渝中區:開創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新時代
文/張文劍
渝中區作為中聯公司較早的區衛項目實踐,對比其他同期同類項目,這個項目最大價值在于給我們指引了發展方向,即對于城市區縣應該如何實踐區域醫療信息化。渝中項目成功接待了中央領導、國務院醫改辦、兄弟省市等大小幾百個考察團,普遍給予了積極評價。
渝中項目在基本藥物使用監管、醫療行為監管、數據整合、應用模式上均達到同期高度。
|
一、建設背景
重慶渝中區轄區常住人口71萬,陸地面積23.71平方公里,是重慶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區內醫療資源豐富,有三級醫院17家(其中三甲醫院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9家,在區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了標準化改造。
.jpg)
渝中區自1997年在西南地區率先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以來,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曾榮獲“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和“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等稱號,在全國具有顯著影響力。
2007年,渝中區成為全國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聯系城區和重慶市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區,渝中區提出在硬件設施上打造“1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的同時,確定了打造“數字衛生”,推進醫改實施的策略,著力加快衛生信息化建設,構建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運行規范、高效科學、具有全區統一數據庫和共享信息平臺、逐步一體化的衛生信息體系,助推衛生改革,服務百姓健康。
二、項目特點
在經過1個多月的詳細調研后,項目組提出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小到居民健康檔案的錄入流程,大到藥品零差價管理體系設計,最終得到了衛生局的高度認可和配合執行,主要特點總結如下:
1、全國首次提出數據大集中管理模式。
渝中區的基本醫療業務和公共衛生業務在全國第一次的實現了全部集中式管理,各社區不再設立本地服務器和數據庫。渝中區為此進行了管理流程改造,全區統一數據標準、統一門診業務流程;ZLHIS也在中聯公司技術總監趙元禮的主導下進行了適應性改造,并最終實現。兩方配合之下最終實現了這一管理模式。
2、基本藥物管理流程再造。
實現藥品從采購供應商、社區、醫生、居民的全過程數字化管理,得到了重慶市衛生局、衛生部基藥管理司、國家發改委的高度認可。
3、雙向轉診試點。
開創了所有社區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全流程管理,實現健康檔案共享、醫療資源信息共享、電子病歷共享、慢病報告、社區康復信息共享等,同時還配套研究了對應的體制和運作機制,下一步計劃開展區域臨床路徑管理的新模式研究。
三、建設成果
經過2008年以來的信息化建設,實現了以下目標:
1、為轄區50萬居民建立了數字化的基本健康檔案。
渝中區衛生局建立了“渝中區醫療衛生數據中心”,為轄區內50萬人建立了數字化的基本健康檔案,

收集了居民的個人基本情況、疾病史、慢病情況、家庭情況等多項涉及健康的信息,實現了全區居民醫療、健康信息的集中存儲和利用,為區域內居民健康信息共享打下了基礎。
2、轄區居民人人享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通過投入,渝中區按照衛生部基本標準,建立了覆蓋全區的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了以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2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補充、依托信息化支撐的全覆蓋網絡,實現了“10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即居民步行10分鐘內就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3、居民在轄區內任何一家社區就診享受同樣的收費標準和政府補貼。
通過建立渝中區公共衛生基礎網絡,用光纖將各醫療機構接入建立在區政府信息中心的渝中區醫療衛生數據中心,全區統一的數據庫、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統一的編碼體系,保障了居民享受公平的醫療服務,也杜絕了社區亂收費的可能性。
4、渝中區各社區的藥品采購實現了統一采購、統一配送、零差價銷售。

通過“渝中區藥品集中采購平臺”軟件的支撐,連接了轄區內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藥品管理系統,5家藥品企業通過登錄藥品采購平臺,實現了藥品集中詢價采購、按需下定單、統一藥品價格、藥品統一配送、藥品銷售零差價銷售。2009年上系統后次均處方費用45.88元,比的2007年(未上系統)的88.02元降低了47.88%,直接讓利于民12.13萬元,使社區居民用上質優價廉的常用藥品,降低了社區居民基本醫療費用,規范了藥品使用,受到了轄區居民的歡迎。
5、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效率和細度。
在渝中區醫療衛生數據中心建立的基礎之上,利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渝中區相關主管部門可以隨時對全區的區屬醫療衛生機構的門診運行狀況、醫生開處方情況、慢病防治狀況、精神病防治情況、藥品采購情況等涉及到醫療衛生的信息隨時進行掌握,并可依托各種查詢和分析進行及時的管理調節,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細度。

(決策樹分析門診收入示意圖)
6、為政府改革樹立了示范作用。
通過系統建設,滿足了六位一體社區衛生服務,滿足了社區的醫療衛生工作、慢性病管理、社區康復的管理工作、政府主管的藥品管理、績效管理的需要, 解決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重慶市乃至全國樹立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2010年3月30日,全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重點聯系城市西南片區會議在渝中區召開,西南六省一市的衛生主管領導,8個重點城市的副市長、衛生局長,衛生部10多位專家、領導參觀了渝中區的信息化建設,一致給予好評。

(衛生部專家參觀會議現場)
正是在這種基礎上,2010年7月20日科技部、衛生部、重慶市政府于2010年在重慶啟動了“健康重慶—社區醫療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萍疾扛辈块L王偉中、衛生部副部長劉謙及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出席“健康重慶—社區醫療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啟動儀式,其目標是通過“二部一市”聯合在重慶的試點示范,探索出一套城市社區和大型醫療機構的分級診療模式,試點示范將依托渝中區轄區的三甲醫院及渝中區十二家社區醫院建立信息化聯動模式,通過“雙向轉診、資源共享”,建立“大病進醫院、小病到社區;治療在醫院、療養在社區”的模式,全面提升社區的醫療水平,大幅降低醫療費用,真正惠及民生。
(科技部王偉中副部長、衛生部劉謙副部長、重慶市童小平副市長、渝中區劉強書記共同啟動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