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
記得很多年前和陳遠均探討過這個話題,而具體的內容不太記得了。
做正確的事情可以有很多理解,大到一個公司的戰略,小到一個人選擇一天做哪些具體的事務,用理論的話來講就是所謂的方向和效能的問題。
我們作為一個服務于機構的企業,相對于提供產品給個人的企業來說,所做事情可選擇面具有更多的可能,而我們應該做什么呢?
在98年我們開始從事醫療信息化行業的時候,我們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告訴醫院使用信息化的好處。而今天,由于新醫改、醫院業務飛速發展以及國家對于民生的重視,國家大量的資源投入到醫療衛生信息化行業,醫院自身由于業務的發展在信息化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各種大項目到處都是,各種類型的需求理論遍地開花,各種類型的公司都要進入這個行業且要成為老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做什么呢?
從面上來看,肯定很多人都會選擇大項目、目前流行的新模式或理論、選擇那些賺錢多的業務,而我們應該怎么選擇呢?我覺得我們應該選擇那種長期存在的業務,也就是客戶的客戶長期需要,客戶也要靠此來長期發展的業務,而不應該去管這些業務現在是否能帶來風光和厚利,當然這樣的選擇也要在我們資源和能力基礎上。
前幾天去一個客戶那兒去拜訪,在感嘆了這幾年共同的發展之后,客戶認為我們能存在于今天,主要是“減法”做得好,堅守于醫療信息化行業而沒有到處春心萌動。區衛事業部在成立之初,就聚焦于“社區”業務而舍去了很多看起來很美或很高科技的內容,這或許也是做了一個正確的事情。
是否我們選擇做了正確的事情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呢?肯定不是,因為這個世界聰明的人肯定不少,肯定有友商會選擇和我們同樣的事情來做,這樣的情況就是所謂的競爭,而我們應該怎么去競爭呢?
我們這樣服務于機構的組織,幾乎都存在組織規模不大,但是涉及知識面很多且幾乎完全依靠人的情況。這樣,我們都會面臨更多的大小事務和變化,我們是否能把每一個事情采用“正確”的方式相對比別人做得更好,我們是否可以更好滿足客戶需求和提供更好的體驗,我們是否可以建立積極向上、相互協作的組織氛圍,我們是否可以針對不同的事物建立有效的“方法論”和體系。種種這些,都決定了我們在競爭中處于什么位置和能走多遠。所以,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事情是干出來的而非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