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新崗:
從菜鳥到雄鷹的傳奇
文/李熙
區衛人眼里的他
李熙在區衛是有些傳奇色彩的,本來應聘銷售,但銷售干不好,但區衛看好的事情不拋棄、不放棄,給了李熙機會去實施鍛煉。盡管李熙害怕技術和產品不太懂,但項目總能較好驗收并且客戶滿意度很高。在區衛,李熙活得滋潤,自己的愛好得到了充分的張揚,結果是《重慶時報》等媒體用一個整版來介紹李熙這個悶騷男;在區衛,李熙干得愉快,內部認同度高,上下左右關系和諧。在區衛,李熙也是有感情的,面對其他公司高得象做夢的薪酬前面,最終還是選擇了繼續奮斗。
正是區衛獨特的體系和獨特的用人標準,成就和正在成就一個獨特的李熙。
|
在進入中聯這家公司前,我對醫療信息化的概念幾乎為零,在到公司的第一天開始了解中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占據的位置,并決心想要一戰天下,是不是勇氣可嘉?至少當時我是這么想的,似乎有些不知者無畏。在這3年中聯的成長,公司成立快20年,這么一家公司應該不能用“歷史”這個詞來追溯他的成長歷程,但在軟件行業能站穩快20年的歷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在中國,所以這個公司應該有他的魅力所在,我的故事也就是從這里開始......
所有的讀者看故事都是希望看到結局的,在偉大的喬老爺離開我們的這個悲痛的時候我很抱歉的通知所有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這個故事目前為止我還不能給你結局,因為我還沒畫句點,就像中聯這家公司一樣,咱們一直在路上。
從菜鳥起步
第一天來到這家公司的時候和很多新人一樣,低調成了我了解這個公司的一個潛伏方式,但是總有人喜歡打破我的計劃,比如張興勇(我們都喊他“鳥人”)。他的出現讓我顯得像個等待食物的蜥蜴,而他則更像一只老鷹,總是那么張揚的讓人注意到他。當我暗自希望有人來收拾他的張揚,贊許我的低調的時候,卻發覺這樣的人物一直沒出現,難道一家專業的軟件公司就沒有一個愛抓住別人小辮子,以大欺小,倚老賣老的,類似教導主任的人物嗎?后來發現還真沒有,于是我幸災樂禍的心態第一次沒有得到絲毫的滿足,不得不說有些失望。原來,在這里個性是被允許的。
峰回路轉,我進入的是一個新的部門。名字很奇怪,叫方案中心(區衛事業部前身)。當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按照正常人的邏輯肯定會認定這里是寫方案的一個地方,貌似沒什么新意,后來的結果證明我的第一感覺是錯誤的。雖然當時的方案中心人丁不興旺,卻人才濟濟,說不上個個是天才,但說各個是能手都還是當之無愧的。作為菜鳥,站到那么多老鳥身邊的我開始不自信,于此帶來的后果就是不斷的出錯,周而復始,日復一日,越錯越沒自信,到最后不自信的我終于被錯誤打敗了。我拖著一個奄奄一息的身體,到領導辦公室找領導談話,想給自己一個了斷,可是領導很堅決的把“不拋棄、不放棄”六個大字送給了我。我一看想要一了百了是沒辦法了,那就繼續搶救,還有一線生機。于是乎在各位領導、同仁的不惜成本的使用強心針,腎上腺素、升級補丁、系統升級等等急救程序后,本人稍微有了起色,最終站起來了。
朝著老鷹蛻變
2009年,就在我進入部門的當年,我們的新產品得到了第一個客戶。新產品、新的應用模式、新的市場需求,一系列新的給我們提出了很高的挑戰,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人掉以輕心。
我也在老鳥的帶領下深入到實施第一線,作為一個菜鳥,壓力是必然的。當所有人都唱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時候,我時常還在城市某個不知名的小角落里和醫生探討健康檔案如何快速建立,或者幫助醫生解決亂碼等問題。那段時間把這一輩子的好脾氣都用上了,把“客戶不是上帝,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的服務目標真正的落到了實處(這里應該有掌聲或者贊許)。而作為剛剛成型還未經歷過市場檢驗的產品,問題在上線的初期就接踵而至,產品查詢緩慢、使用虛擬接入掉線、無法接入、出現亂碼等問題一個個暴露在我們的前面,我們整個部門群策群力、排除萬難,讓問題一一得到解決。
2010年,在老產品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我開始單獨接手新的客戶。吸取了前車之鑒,我們老產品在新客戶應用上的改進做到讓客戶滿意,客戶的需求幾乎都在產品上得到了滿足。面對每一個客戶的問詢、指責,甚至是謾罵,我們都虛心接受、耐心溝通,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直言和我們的態度,指引我們的產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2011年,新產品隆重推出,使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兩者無縫連接。新產品的首次應用重任落在我負責一個新客戶。目前該項目正在驗證著我們的產品,也在考驗著我。我們的成長,和我們產品的成長就像是同一條軌跡,頗有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的感覺。
從混沌到清晰,從盲目到理智,這些都是我歷經磨煉后才體會到的欣喜轉變?,F在,就讓我們再一次向那些曾經和正在經歷的苦難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