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直擊前沿→西南醫院調研感悟

  西南醫院調研感悟
文/朱玉寶

 

     為了開發出更符合用戶工作流程、使用習慣,能夠更好的幫助護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護理軟件,我們于20117月份前往了重慶地區最大的醫院——西南醫院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實地調研。

     西南醫院是第三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開放床位2600張,年住院收容10.2萬人次。軟硬件建設均走了西南地區的前列。經過協調,我們非常榮幸的能夠在該院的普外A區跟隨護士們一起深入護理工作。

西南醫院普外A區開放病床40張,含加床50張左右,分為兩個護理小組,每組組長1名,護士3-4名。每位護士的工作內容在接班時由小組長分配確定,小組分工是相對分工而不是絕對分工,比如:一組負責1-20床病人及過道上的加床病人;二組負責21-40床病人及過道上的加床病人,如果某組的工作任務過于繁重,另一組應主動給予幫助。小組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1、 治療班:主要負責輸液、打針等工作。每天的輸液量是非常大的,護士們早上一來就開始將配好的藥品裝車,然后對本小組負責的病人依次進行掛液,一圈忙下來回到護士站,基本上半個多小時就過去了,有些病人第一袋已經輸完了,立馬又開始第二圈,如此往返,工作量非常飽和。

2、 護理班,負責口服藥的發放,病人日常的病情觀察以及量體溫,還有一些諸如抽血等的工作。如果治療班太忙顧不上換液,護理班護士也是會主動去更換的,還是體現了相對分工的概念。

調研期間,我們就是護士的跟班,護士走到哪兒我們跟到哪兒,仔細的觀察護士工作的每一項細節,發現有不清楚的地就馬上向護士們請教,她們也耐心的給予積極的響應。這次的調研可以說收獲非常豐富,在這里簡單舉3個小例子:

減少腳的工作強度

我們在病區呆的久了,經常會看到X護士剛給3床的換了液回到護士站,5床又通過呼叫器通知護士換液,X護士馬上又去給5床換液。楊琴老師就提到:“每天在病房里不停的走來走去,1年走的路可以繞地球一圈,如何提高效率,出去一次辦多個事情,減少腳的工作強度?”關于這個問題,可以考慮做一個輸液狀態查詢的模塊,但輸液狀態并不能保證非常準確,有可能病人輸液過程中感覺不舒服會調的慢一些,也可能想輸快點所以把滴速調快,另外也可能發生記錄的滴速數據不準確帶來的狀態顯示有偏差的情況,但是可以作為參考,當護士的工作不太忙的時候可以主動的查詢病人的輸液狀態,為已輸完一袋或多袋的病人主動更換液體,減少腳的工作強度,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保障標本安全

我們發現所有采集到的標本都是放置在護士站的,西南醫院專門有個護理保障中心,他們負責配送藥品、提取標本送到檢驗科等跑腿性的工作,而實際工作過程中,移交標本的過程只是在護理保障中心的本子上進行簽字確認,病區并沒有記錄,如果出現標本遺失,在只有一方有記錄的情況下,無法說清事實。如果有一個標本管理的模塊,在醫囑執行時產生標本記錄,在標本移交時填寫接收人與接收時間,這樣兩邊都有數據也便于進行核對。

多媒體應用

大家都知道病區是個安靜的環境,由于工作需要,辦公護士經常要喊話:11床的換液;22床的緊急醫囑:xxx;據說護士長之前還準備采購一批對講機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我們想到,我們是否可以在軟件中做個對講機的功能呢?通過發送語音消息來實現辦公護士對病區內所有當班護士的呼叫,并提供應答功能,因為護士間的分工只是相對分工,所以需要像對講機一樣,誰應答了辦公護士的呼叫,其他護士也應該知道,這樣也能避免多人同時響應同一任務。

經過深入到護士工作中的調研方式,我們和西南醫院普外科的護士之間建立起了彼此信任的關系,大家相互之間做朋友,她們認為我們是在做一件可以改善她們的工作現狀,提高工作效率的事情,所以對我們的調研過程積極配合、幫助。

當我們面對新事務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打破常規的思維模式,思考究竟怎樣做才是更正確的方式,不斷否定自我,突破自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開發出真正能夠幫助用戶解決問題,提高效率和質量的高品質軟件產品。  

在此再次感謝西南醫院普外科A區的饒護士長、徐萍老師、楊琴老師,以及其她善良可愛的護士妹妹們。


 

九九热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