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的啟示
讀過一篇《小鷹學飛》的小學課文:
一只小鷹跟著老鷹學飛行。小鷹飛到了大樹上面,它高興地喊起來:”我會飛啦!”老鷹搖搖頭說:“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
小鷹又跟著老鷹向上飛。小鷹飛到了大山上空,它又高興地喊起來:”我真的會飛啦!”老鷹又搖搖頭說:“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
小鷹只好鼓起勁兒,跟著老鷹拼命向上飛。飛呀,飛呀,大樹看不見了,大山也變得矮小了。小鷹急促地喘著氣,對老鷹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
老鷹向頭頂上指了指:“孩子,你往上看!”小鷹一抬頭,只見白云上面,還有幾只鷹在盤旋呢!
故事給我們“追求無止境”的教化,同時也看到小鷹的堅持與努力;這只小鷹能上云巔,少不了老鷹的循循善誘——分明是一個設計好的,不慢不緊的Step-by-Step的培訓課程。
所在的行業,決定了我們也少不了培訓——ZLCE1/2/3、導師制、項目管理班、管理研修班、ZLBH構建培訓……從入職培訓到崗位提升,從知識技能到意識心智……從自主小范圍開展到有組織有規程全公司統一進行,漸行漸近。只不過,培訓目的已不僅限于群群小鷹的步步攀升,也不僅限于教學相長,也許還標識了一項事業的起航,或者又一片藍天進入視野…
如果你一開始就放眼藍天,未必需要遵循從大樹到高山、從高山到云端的設計路線;只要你不是菜鴿(已經注定成為盤中餐而茍且),就有希望一次一次豐滿羽翼;只要有著對悠悠白云的熱切向往,自覺屬于廣袤天空,現在就振翅飛翔;無懼鳶飛戾天的嘲諷,拋棄望峰息心的淡泊,最終鷹擊長空、搏擊風云。
當然,飛上了藍天,也要區分時間的長短、速度的快慢,還要接受炎炎烈日的炙烤、暴風驟雨的洗禮、電閃雷鳴的震蕩,歷練不間斷——這應該是老鷹尚未告訴小鷹的下一段。
其實,鷹的故事還很多:
有一種雛鷹,當它已可以飛上懸崖的時候,老鷹會把它的翅膀大部分骨骼折斷,推下懸崖,讓它只能忍著劇痛不停飛翔,充血的翅膀才能快速痊愈…這避免了翅膀無限制生長成為飛行的累贅,而痊愈的翅膀更強健更有力——它是亞馬遜草原的飛行之王雕鷹。
有一種老鷹,四十歲時,便喙爪鈍化無以獵食,羽毛沉甸難以飛行;它需要飛到懸崖上:用巖石敲斷鈍喙,長出新喙;拔掉趾甲,長出新爪;扯去舊羽,生成新羽;這過程歷時五月,每一步都是血淚交織的磨煉。但這樣它才可以重上九霄,再活三十年。
這又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