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跑團鮮肉們綻放國際馬拉松
2012年,中聯人第一次參加國際馬拉松比賽,只有3個人;
2015年,中聯參加馬拉松的人數已經達到12人;
一個人可以跑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跑的更遠;
呼吁更多的人一起來體會跑步帶給我們的改變。
李鵬
“到了??!”
這是過了半馬的終點線時,腦子中冒出的第一句話。
人可能都有很多面,比如說我,喜歡就跑步的事情在日常有一些炫耀,當然這里也有讓自己話說出口之后的壓力之下不斷跑步的小陰謀,但有時靜下來,細想時,自己似乎又不愿意去將跑步的種種去表達,就比如,我確實喜歡一個人跑步,似乎在這時候,身邊的一切都聽不到了。
重慶馬拉松是我這一生參加的第一次馬拉松比賽,拖著沉重的身軀(相比大多數人,我確實是沉重的,但相比一年前的自己,我又似乎“身輕如燕?”,我完成了半程馬拉松。到了,這是我跑完時腦海中非常簡單的一個詞,似乎沒有想像中的興奮,這和我日常的表現確實有些不太一樣,老婆今天看到我表弟發的關于鄭開馬拉松的感言之后,問我,為什么你當時的表現不興奮時,直到這時,我才覺得似乎是那么回事,盡管剛剛過了一周。
其實跑步對我來說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平時的跑步鍛煉總會經歷跑步前的思想動員,這時我難免會在跑還是不跑,不跑又會有心理負擔的糾結中,在經歷思想斗爭跑起來之后,前幾公里相對還比較輕松,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身體在經歷從靜到動的轉化過程,估計有太多的化學及物理反應發生,身體的不輕松的信息發送給大腦,我總是會經歷一些沮喪的念頭,其實我很多次都經歷了“為什么我不舒服的呆著”、“真想放棄”等等諸如此類的負能量的信息,還好,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在經過一個身體的極限壓力之后,跑步似乎就輕松了,等等,還沒有完,如果是10公里以上的跑步,那么還有會一波的負能量想法會到來,直至你達到目標結束的那一刻。
其實啰嗦的把自己真實的經歷暴露出來,就是想說明,這個過程并不如結果看起來那么正面及讓人興奮。但奇怪的是,不論每次多么的痛苦(姑且這是一種痛苦吧,其實可能并沒有這么難),到達終點的那一刻,內心就會涌上一種無法言明的舒坦,一種似乎與成就感有那么點沾邊的興奮勁,注意,這里說的是每次,屢試不爽,其實我并不知道是為什么,科學的說法好像是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東西,是這種東西讓人有了如上的感受,我想我大概也就是痛并快樂的一種詮釋吧。
其實跑步一年多以來,我已經習慣了這種不同心境的往復,當我每次跑步完了之后,我知道,還會有下一次等著自己,用QQ空間或微信圈子的傳遞,可能也是為了讓自己有下一次繼續跑步的理由,也可能是為了拉更多的人進來,盡管我確實喜歡一個人跑步。
我的第一次馬拉松就這樣結束了,每每碰到人家說,“不得了”時,我在瞬間莫名有一些興奮的時候,似乎又瞬間平淡了下來,只當時聊天時的一種談資吧,我有時對自己這么說。
我清楚的告訴自己,這只是一次馬拉松而已,而人生需要你向前一直努力,不會看重你的一次努力,那僅僅是一次而已,就如同我們在跑21公里時,每1公里就在你的腳下慢慢退去,你需要去做的就是一次次,或許不能有一些松懈,因每時每刻都會有人超越你。
到了,確實也僅僅是完成了一個階段而已,我想平淡也可能也正是因為我們面前還有太長的路。
王振濤

其實,對于我來講,邂逅跑步,是一次嘗試。在2014年的時候,我的體重,已直線上升到160重量級的噸位了,并且去體檢后,發現自己已成了肥胖的代名詞了......
所以自己就在網絡上,查詢用什么方式能夠控制自己體重的增長,后來發現跑步可以讓自己得到很好的鍛煉。還記得第一次出門跑步的時候,是在一個很冷的晚上,身上只穿了一件單薄背心。就義無反顧的沖出了家門,在高科的體育場,撒著歡一樣的跑著,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長跑….本來一直覺得自己跑不了多少,沒想到堅持到最后,居然還跑了3公里。
這次重慶馬拉松,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很多人,在一起跑步。這種感覺怎么說呢,很興奮吧。21公里的距離,對于我來講,還是有很大的挑戰難度的,以前就跑過一次21公里,后面再也沒有跑過了…在這次跑步中,每每當我想要放棄的時候,都會聽見很多人,在路上給我們加油,為我們打氣。而正是這份鼓勵,讓我堅持到了最后,讓我有了自己的第一個馬拉松PB 2小時04分。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妨到操場,來一次說跑就跑的馬拉松。也許困難就會在跑步的過程中,得到緩解。朋友,你還在等什么,邁開你的腳步,奔跑起來吧。
余偉杰
(中間為余偉節,魚擺擺)
我的跑步始于2014年的2月。在我懶懶散散跑了幾次十公里后,我嘗試了一次李寧十公里的比賽,以47分26秒的成績輕松拿下。嘗到了跑步樂趣的我,慢慢開始不滿足十公里的跑量。漸漸的我開始向21公里發起沖擊。第一次跑21公里的情景現在還記憶猶新。圍著高科體育館一個勁兒的繞圈,跑了多少圈我也不曉得,那時我心里就一個念頭:一定要跑完21公里。最后5公里的時候,我已經開始精疲力盡了,腿也開始邁不動步了,但我耳邊一直有一個聲音在提醒著我:堅持就是勝利。我咬緊牙關,強忍疼痛,盡管知道腳底起了大大的水泡我依然沒有放棄。第二次的21公里是在兩江幸福廣場完成的。這次比第一次輕松很多,速度也比較穩定。第三次就是這次2015的重慶半馬,創下了我的個人PB156。重馬的熱勁兒還沒過,我又準備參加北碚櫻花跑。瞧我這接二連三的參加活動,別提有多積極了。
人家說跑步是孤獨的!我說它是快樂的!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跑,是一群人在跑。通過益動記錄平臺,我不僅可以看到自己的跑步記錄,還能看到跑友的運動情況。跑步群每周約跑活動不斷,每次組織大家一起跑前熱身,跑后拉伸,讓我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有人說,長跑就是找虐,我說我就是喜歡被虐的感覺。它磨練了我的意志,強健我的體魄,升華我的靈魂。我喜歡長跑,喜歡聽著美妙的音樂LSD跑,也喜歡一高興就憋著猛勁兒恣意的跑著。開心的時候我可以去跑步,不開心的時候我也可以去跑步,晴天我可以去跑步,雨天我也可以去跑步,給我一雙跑鞋,一條跑道,不分時間,不分地點我都可以自由自在享受跑步的樂趣。跑步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那部分。在這個任性的年紀,我用跑步書寫著我的青春歲月。
吳銳
.jpg)
接觸跑步這項運動還是在一年前,為了減肥,每天下班跑步回家,漸漸的就喜歡上了跑步這項運動。在此之前從沒想過跑步會給人帶來異常強悍霸氣的正能量,而且馬拉松這三個字那時候只存在于一個遙遠夢幻的地方,直到貳零一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2015年3月22日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至少對于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只因為這是我人生第一個的馬拉松,盡管只是半程。半程21公里也是我的極限了,在15公里以后就感覺雙腿麻木,每跑2公里要休息走一段,遇到提供水的地方也要停下喝水,因此最后的6公里就在這么走走停停跑跑的過程中完成了人生第一個半程馬拉松。
曾聽人說:“跑步就是自己跟自己較勁兒”,我很贊同這句話,每當我感覺乏力想休息的時候,腦海里面就會浮現這句話,我在跟自己較勁兒,再堅持一下下或許就好了,就是靠著這句話的支撐完成了這一場與自己的對抗。當最后沖出終點那一刻,濃濃的成就感占據心扉,堅持就是勝利,沖出終點就是戰勝自己,我贏了!
這一次贏了,期待下一次的進步,人生就是不斷自我挑戰的歷程。給自己加油!給所有奮斗中的朋友加油!
許琳
.jpg)
馬拉松賽道上第一方陣中,黑皮膚永遠都是主力,這一次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他們的身材近乎完美,雙腿修長、肌肉健碩,黑色的皮膚緊致發光,在我看來是用短跑的速度奔跑42公里。“真是優秀的人種”,我一邊跑一邊想。
開始跑步時我不戴任何設備,不計公里,也不聽音樂,身體在跑,思想也在跑。后來開始計公里,數圈數,聽音樂,身體在跑,思想卻被音樂所左右,有時激昂,有時憂郁?,F在又開始讓思想跟著跑起來,一邊跑一邊思考人生,很快1公里、5公里、10公里就跑完了。反而會覺得時間過的特別快,路程也不會顯得漫長。在這一次的半程馬拉松比賽中,我就是這樣一公里一公里的跨越,全程沒有出現一次,“我為什么要來受這個罪??!”,“唉呀,這太難了,我不行了”,“我要不要放棄”這樣的想法。
馬拉松的賽道上一點也不單調,有人背著沉重的裝備抱著電子吉它一邊跑一邊演唱,引得一眾美女簇擁護駕;有人把自己打扮成乞丐,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留著臟兮兮的長發,涂的灰頭土臉的在跑;有人辛苦的舉著單位的旗幟,一邊跑還不忘給單位做個廣告;有人滾著大鐵環在跑;有人舉著肉骨頭在跑;有人看到公里牌就掏出手機讓別人給他拍照….
跑道兩邊的媽媽、嬸嬸們拉著橫幅,用力的加油助威,
“甩鍋雄起,美呂加油”。
開始人聲鼎沸,15公里之后就安靜了。一位男選手跟我并肩跑了大約一公里,一直聽到他呼哧呼哧喘氣的聲音,但我沒有看他長的什么樣子。
有人問跑步帶來了什么改變嗎?大約對方的意思是想證明跑步究竟能否帶來身體顯著的變化,比如更健康了,或者體重減輕了,腰變細了,我卻掃興的說“更有活力了”。在跑步之前,我大概有很 多年沒怎么像樣的運動了,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沉,越來越沉,感覺快要沉到泥土里去了。直到我一天我發現,原本輕巧的身體很多動作做起來很難或很笨拙。堅持跑步之后,像是把自己從沉悶的泥土中又拔了出來,當家人在樓上向我招手時,我可以輕松的揮舞雙臂向他們做很大的揮手動作,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我感到了不一樣,有一種全身舒展的感覺。“更有活力”還體現在心打開了,很多問題在跑步時思考就不值一提了。
跑步的意義似乎很難挖掘,我想是因為這是我們這種物種生來就會的天性,跑步是回歸自然的方式,我們天生就會跑。
謝云
這幾年明顯感受到,長跑、馬拉松逐漸由小眾的專業比賽項目演變為大眾化時尚項目,有五個現象可以佐證:一是從2013年北京馬拉松比賽開始,國內幾大馬拉松比賽名額基本上在幾個小時內就被搶光;二是越來越多的明星加入到馬拉松中來,比知名的有陳冠西、徐濠縈、徐子珊、李詩韻、小S、Selina、張鈞甯、賈靜雯,在馬拉松的普及過程中也涌現了一些名人,比如田同生、于嘉、花椒毛豆、云南牛人、江上;三是舉辦馬拉松比賽的城市更多了,甚至包括一些縣城,比如云南省水富縣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半程馬拉松比賽;四是各品牌組織的各種短距離比賽如百花齊放,比如李寧公司的“中國10K路跑聯賽”、新百倫的“color run”和“慢跑英雄聯盟”、萬科的“城市樂跑”;五是各地民間賽事開始涌現,咱們重慶就有“照母山森林公園坡地半程馬拉松比賽”、奧體中心的“馬拉松接力比賽”。
從2012年參加重馬半程項目開始,這是第四次參加重馬。2012年中聯公司參加人數為3人,有時任昆明公司總經理的朱久、NEC項目組的張曉和我。而今年參加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12人,其中全馬2人、半馬5人、5KM項目5人,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長跑和馬拉松開始影響到更多的普通人。長跑是一種有氧運動,它對增加人體心肺功能、免疫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它也是一項能夠持續消耗體內脂肪的運動,對保持比較良好的體形有顯著效果。在參加長跑鍛煉過程中,對塑造積極的意志品質也起到了不能忽視的作用。
就我而言,本次重馬賽前訓練應該說還是比較系統的,能力提高也比較明顯,曾經在二月份的一次LSD中跑出了2小時35分30KM的紀錄。這個PB給了我極大的信心,于是把重馬的目標定在4小時內玩賽,我們把這個叫破4。沒想到這一切毀在賽前幾天一場并不嚴重的感冒手里,整個比賽比較掙扎。第3公里從人群中擠出來后,雖然右邊大腳趾有點不給力,但是還可以維持一個高于配速5分40的速度。25KM后開始明顯掉速,看著手表上面平均配速由5分35慢慢變成5分40以下,我知道400的目標正在遠離。當精神不在執著時,身體各種酸痛就凸顯,一度不想跑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撞墻”反應。最后咬著牙以428的凈成績沖過最后一塊計時毯,比北馬提高6分鐘,也是首次跑進430。對這個成績肯定是不滿意的,除了感冒的影響,核心力量弱、身體柔韌性差也是重要因素,今后要加強才行。值得高興的是,幾位首次參加重馬的同事,許琳、李鵬、余偉節、王振濤、吳銳都順利完賽,創造了自己第一個PB,也在中國馬拉松數據庫中留下了自己第一條馬拉松成績記錄,恭喜他們。
科普:一些常見的長跑術語
配速:速度的一種表現方式,用“分鐘/公里”表示
半馬:半程馬拉松,距離為21.0975km
全馬:全程馬拉松,距離為42.195km
430:這是長跑時間的一種表現形式,430代表4小時30分
LSD:Long Sowly Distance,長距離慢跑,是一種常見的長跑訓練方式
PB:Personal Best,個人最佳成績,比如我的全馬PB為428,表示我完成全程馬拉松的最好成績是4小時28分鐘
本文為《今日中聯》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編輯部qcd@zlsof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