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臨床路徑管理培訓紀實
文/魏毅
近年來,臨床路徑管理的開展已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加強臨床路徑管理工作,配合做好公立醫院改革,根據衛生部臨床路徑管理工作要求,由貴州省衛生廳主辦,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承辦的“貴州省臨床路徑管理(第五期)培訓班”于2014年10月在遵義舉行。
按照?;?、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聯動、內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則,圍繞新醫改和公立醫院改革等工作要求,推進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縣級醫院運行機制。本期培訓班的主題是:配合縣級綜合醫院公立醫院改革工作,以學習臨床路徑管理經驗及操作為重點,全面推進縣級綜合醫院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自2012年被貴州省衛生廳批準為貴州省臨床路徑管理培訓基地以來,已先后開展了四期臨床路徑培訓班,目前該院已應用超過400個病種的臨床路徑,住院病人覆蓋比例已達到50%,總病例數量已經突破10萬例。
在為期兩天的培訓中,省衛計委劉處長、遵義一醫劉書記、浙江臺州醫院季院長等專家為來自全省各醫院的200多名管理人員,講授了“臨床路徑推行實踐”、”新農合重大疾病和臨床路徑規范化管理”、”臨床科室的臨床路徑管理要素”、”臨床路徑管理工作經驗交流”和”臨床路徑管理軟件——實踐操作演示”等課題。


培訓現場
開班儀式
10月25日上午,開班儀式于8點30分準時進行,由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劉書記首先致詞。臺上,劉書記分享了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在臨床路徑應用上所取得的4個突破性成果:完成的總病例數突破了10萬例、住院病人應用臨床路徑比例突破了50%、全院臨床路徑應用突破了400個病種、在應用臨床路徑以來平均住院日從14天下降到了9.3天。遵義一醫在臨床路徑上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得到了參會學員的一致認可。

劉書記致辭
隨后省衛計委劉處長的發言中,明確了目前省內臨床路徑整體建設進度緩慢的現狀,劉處長說:“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均要求使用臨床路徑,這不僅可以提升醫院的醫療質量,還是未來醫保的發展方向。醫保會逐漸取消按項目付費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按病種付費的模式。”最后,劉處長強調,臨床路徑的目標,是惠及民生,用最少時間、最少的錢和最少的治療手段治好病人。

劉處長發言
臨床路徑推行實踐
在接下來的議題中,來自浙江省臺州醫院的季一鳴院長為大家詳細分享了臨床路徑在該院的推廣和實踐情況。該院從03年即開始探索和學習美國的治療指南(類似于早期的臨床路徑),并在全院推行了第一個臨床路徑病種——聲帶息肉。2008年,臺州市開始推廣臨床路徑,該院積極響應,并于2013年取得了全年16.3萬例的優異成績。至今,該院臨床路徑已覆蓋了75個病區,共計188個病種,入徑率達到82%以上,變異率22%以下,且平均住院日顯著下降。目前該院正負責起草2014年《醫療機構臨床路徑管理評價標準》。

季院長—《臨床路徑推行實踐》
在講到臨床路徑建設經驗時,季院長分享了七條成功推行臨床路徑的舉措。首先,全院要達成共識,建立起共同的需求;其次,醫院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架構,以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第三,多舉辦、參與各項交流培訓,如定期召開會議、建設內部交流論壇等;第四,不斷的將積累的經驗固化,形成可以嚴格執行的制度;第五,要有獎有罰,建立起一套可持續執行的獎懲機制;第六,重視數據的跟蹤與反饋;第七,信息系統的不斷改進和完善。
在面對學員關于臨床路徑是否會降低收費,影響醫院收入的提問時,季院長解釋道:臨床路徑所控制的是不合理的費用增長,但隨著平均住院日下降、病床周轉率提高,臨床路徑可以給醫院帶來更多的效益。在面對如何提高入徑率和降低變異率的問題時,季院長指出,入徑率和變異率是一對永恒的矛盾,要找到兩者的平衡點,主要通過兩點:一是必須分析清楚現狀,二是努力做到持續改善。
新農合重大疾病和臨床路徑規范化管理
下午培訓會的第一個議題是”新農合重大疾病和臨床路徑規范化管理”,來自省廳的劉嵐處長為大家講解了目前醫保農合與臨床路徑的基本情況及相關聯系。

劉處長—《新農合重大疾病和臨床路徑規范化管理》
劉處長首先對全省醫?,F狀進行了分析。她指出,目前醫保資金使用過高,住院率居高不下,小病大治的情況比較嚴重。伴隨著患者小病都往大醫院跑的現象,目前全省住院次均費用的迅猛增長,2014上半年同比增長21%,費用同比增長500元。
隨后,劉處長分享了醫保改革的一些思路。第一,要把醫保按項目支付費用,逐漸改為按病種支付,貴州省擬實行分級分重點推行政策,省市級醫院進行探索,縣級醫院全面推進。第二,臨床路徑作為按病種支付的保障,必須全省大力推行,不排除后續會有定額支付和限額支付兩種方式。
最后,劉處長提出了上述醫保改革必須面對的四個重點:首先,要確定臨床路徑中比較成熟可靠的病種,其次,要測算好合理的定額標準,第三是要劃分好一定的報銷比例,以保障單病種報銷比例高于其他方式,從而引導病人選擇單病種付費,最后,就是要不斷的完善各級醫療機構的監督機制,才能保障醫保改革的成功。
臨床科室的臨床路徑管理要素
接下來,是遵義一醫心內科徐敏主任與在場的學員們分享了臨床路徑給心內科所帶來的好處,以及臨床路徑應用的經驗。徐主任表示,心內科是該院最早應用臨床路徑的科室之一,在07-09年的時候,采用紙質臨床路徑的方式,嘗試性的完成了59例。在分析為什么當初推行得不太好的時候,徐主任說,當初沒有一套比較完善的信息化工具,紙質的方式增加了臨床醫生的工作量,再加上沒有相應的獎勵措施,很多醫生都沒有太大的積極性。后來應用了信息系統,并對醫生實行政策性的獎勵(完成每例/100元),使得臨床路徑在心內科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11年完成1253例,2012年完成2329例,2013年完成2747例。

徐主任——《臨床科室的臨床路徑管理要素》
正是由于臨床路徑在該科室的良好應用,整個科室醫療質量和床位周轉率持續提高。平均住院日從2007年的12.87天下降到2013年的8.9天,出院人數從2007年的1300多人增長到2013年的2700多人。并且,藥占比也從2007年的34.4%下降到2013年的25.4%,這樣,不但控制了不合理的醫藥費用增長,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而且還將科室的收入大幅提高,心內科在2007年科室收入為300萬元,到13年已經增長到了1800多萬元。
2014中聯新產品動向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資深的醫院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聯公司一如既往的支持并參與了本次臨床路徑培訓會。在半個小時的時間里,來自中聯總部的售前工程師為大家講解了中聯2014年推出的兩個新產品:支付寶服務窗和醫護人員安防報警系統。

魏毅——《2014 中聯產品新動向》
支付寶服務窗是中聯公司與第三方公司合作并推出的通過個人支付寶賬戶,在手機客戶端實時進行就診費用繳納的一項便民服務。其應用可以有效解決”三長一短”的問題。以往病人在醫院就醫的時候,需要反復排隊進行掛號和繳費,而支付寶服務窗的應用,將患者的掛號和繳費流程簡化,通過實時的手機支付功能,就能繳納在醫院就醫時的掛號、診療、藥品、檢驗、檢查等費用,而無需再到窗口去頻繁排隊。不僅方便了病人,縮短了患者等待時間,也為醫院營造了良好的就醫環境。
通過醫院服務窗,除便捷的掛號、繳費功能外,病人還可便捷的查詢到自己排隊就診信息、檢驗報告、檢查報告、科室信息、醫生信息等。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醫院通過支付寶服務窗給病人提供了便捷的就診服務。
中聯公司帶來的第二項新產品是醫護人員安防報警系統。這個產品有別于傳統的安防報警設備,是一套純軟件的產品。通過部署在各個醫護工作站的軟件客戶端,與監控中心和保安室進行聯網,即可起到預警、快速報警、接警和出警處理的作用。這套產品部署便捷、使用方便,成本相對較低但卻又能切實的保障每個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
最后,中聯公司介紹了本次針對臨床路徑產品的幾項重要革新,包括路徑表輔助改進、臨床路徑護士版以及路徑項目的批量處理等,體現了中聯公司對臨床路徑推行工作非常重視,在產品中給予了醫院實際需求的最大化滿足。
講解完之后,會場內多家醫院領導當即表示出了對新產品的濃厚興趣,均提出了一些比較關心的問題,希望新產品能在醫院盡快的進行推廣和使用。
臨床路徑實踐操作演示
第二天的實戰培訓,在遵義一院繼續進行。來自省內各縣級醫院、縣級中醫院的臨床路徑管理員均參與了培訓。遵義一院各科室的臨床醫生,以其豐富的臨床路徑經驗,為各學員講解并演示了臨床路徑表如何生成、管理、執行以及評估,并以實際的案例講解了臨床路徑系統在統計分析方面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
學員們時而深思、時而記錄,在短短三個小時的時間里,與”老師”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不斷的提問、解答、演示和操作,使學員們快速的掌握了臨床路徑管理的方法與技巧,達到了預期的培訓效果。



臨床路徑實踐操作演示
短短兩天的培訓接近尾聲,學員們與各自的“老師”一一作別,貴州省第五期臨床路徑培訓會順利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