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江蘇中聯的共同成長之路
文/芮奇
時間總是會在你不經意間溜走,仔細想來,從2004年我進入中聯這個大家庭開始,到現在已經整整10個年頭了?;叵脒@10年,真的是感慨萬千。江蘇公司從最初的5個人發展到近50人,從原來只有30平方的辦公室,發展到現在擁有自己的辦公場所,從原來的市場空白發展到現在有100多家用戶,可以說,公司每年都在發生可喜的變化。
.jpg)
2005年的芮奇
萌芽期
剛進入中聯,我是從銷售做起的。雖然當時有一些銷售經驗,但對醫療行業還是很陌生。中聯品牌當時在江蘇知道的人并不多,為了摸清當時的市場情況,我在網上下載了江蘇所有醫院的名錄,然后逐個打電話,每天都要打幾十個電話,遇到感興趣的醫院,再主動上門送上資料。在那段時間里,除了打電話就是送資料。通過不斷的接觸,我漸漸與一些醫院建立了聯系,并逐步取得了醫院的信任。記得我的第一單醫院是一家鄉鎮衛生院,這家醫院前后我去了十幾次,院長一開始冷言冷語,但經過我不斷的軟磨硬泡,漸漸的態度好了起來,以至于后來成為了很好的朋友。雖然當時的合同額只有2萬多,但足以讓我興奮好幾天。
后來公司的業務逐漸的多了起來,由于當時江蘇公司缺乏技術人員,我被派到了徐州一家醫院擔當項目實施工作。這家醫院是一家民營醫院,因此要求比較多。記得當時去的時候是陳玉強陪我一起去的,可是在第二天陳玉強把數據創建好就去另外一家醫院實施了,就留下了我一個人。剛開始真的是很多東西都不會,很多時候我都是前一晚先自學,第二天就給醫院培訓??赡苡捎谑敲駹I醫院的緣故,醫院很多人都喜歡刨根問底,當時,真的是無力招架,只能不斷的打電話求助公司。大約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家醫院成功上線。從那個項目以后,我又接連實施了兩家醫院,在技術上,我也逐漸取得了自信。
成長期
如果說第一次獨立實施一家醫院讓我印象深刻的話,那第一次開發醫保接口的經歷則讓我更加難忘。
記得當時我實施的是南京14所醫院,這家醫院是一家職工醫院,內保要求非常復雜。以前實施項目,我頂多負責接口調試,從來沒有獨立開發過醫保接口,但當時由于公司在建項目很多,總公司醫保組也沒有時間,根本沒有人接手這個接口,因此我就試著自己先寫。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心想能寫成什么就什么樣吧,以至于剛開始的時候我都沒敢和醫院說這個接口是我自己在開發,只說是由公司專職開發人員開發,我只負責現場調試,當時主要還是怕醫院不放心。接下來,我就開始一個功能一個功能開發,碰到不會的代碼就找其他的醫保接口參考,大約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整個醫保接口才基本完成。
由于是第一次獨立開發內保接口,所以在開發完成后,測試花了很長時間,就怕哪個地方有遺漏,而造成錯誤。帳戶就是錢,如果出錯了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損失。期間院方由于調整了幾次需求,中間也多次修改了代碼,最終該內保接口成功切換上線,并得到了院方的充分認可。目前該接口管理著十四所內一萬多人的醫療帳戶。截止到目前,這個接口仍然在正常使用。
這個事情以后,明白一個道理,什么事情自己要敢于嘗試,真正吃透以后你會發現沒有做不到的。遇到問題,首先自己要動腦筋先分析,自己先嘗試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再找人幫忙,這樣對自己的技術提高大有幫助。
成熟期
最近幾年,隨著江蘇公司的不斷壯大,部門之間的分工越來越明確,技術方面的工作我接觸的也越來越少,我也逐步走向了管理崗位。
原來我只要把自己所負責的項目做好,而現在是我要把公司所有同事團結在一起,把公司的所有項目做好。因此,肩上所擔負的責任也越來越大。面對著同時在建的十幾個項目如何做好人員的統籌?如何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如何有效的監管每一個項目?如何形成一套科學的項目核算體系?如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等?這些問題都擺在了眼前。如果說,當初去徐州獨自實施項目是我進入中聯的第一個挑戰,那么解決這些管理問題,將是對我另一個挑戰。
為了有效的監管項目,公司決定讓所有員工每天書寫工作日志,每周發出工作周報,另外公司還成立了江蘇公司經營團隊,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成員主要是由各部門負責人組成。經營團隊會定期召開會議,討論當前項目上所面臨的問題,大家共同來找解決的辦法。公司經營團隊成立以來,平均每月召開1-2次會議,通過這些會議,公司集中解決了面臨的很多問題。經營團隊對公司所有員工是完全開放的,接下來還會吸收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員工,讓普通員工也參與到公司的經營決策上來。通過大家的群策群力,中聯江蘇公司的業務也逐步走向了正軌。
希冀未來
近年來,隨著國家醫療制度的不斷改革,給HIS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機遇,在這個時候,公司的內部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把今年定為中聯江蘇公司的管理年,從管理上下功夫,公司計劃從銷售、實施、售后、內部管理等幾個方面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努力提升員工的積極性以及用戶的滿意度,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及氛圍。我相信,通過江蘇公司各位同仁的不斷努力,中聯江蘇公司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2013年 芮奇在公司辦公室
過去的10年儼然成為歷史,新的10年已經到來。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我越來越感到所掌握知識的不足,尤其是管理知識的欠缺。我想,如果一個員工成長的速度趕不上這個公司發展的速度,那這個員工將很快被淘汰。因此,在這個新的周期里,我計劃加強各方面業務知識的學習,尤其是管理知識的學習,努力使自己跟上公司發展的腳步。希望在這個10年過后,我依然可以像現在一樣,繼續書寫著我與中聯江蘇共同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