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特別策劃→后來居上,穩中求進——南京市棲霞區


后來居上,穩中求進
 

——南京市棲霞區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新模式



        南京市棲霞區位于南京市主城北部,北臨長江,東界句容,西連主城,南接江寧,源于民國時期的第九區(燕子磯區)和第十區(孝陵區),因境內有“江南第一名秀山”棲霞山,每臨深秋,丹楓似火,燦若凝霞,得名"棲霞",故名棲霞區。

        棲霞醫院已使用中聯ZLHIS多年,且一直有著持續的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程度相對較高,但棲霞區基層醫療機構信息化程度卻不盡人意,機構之間相互獨立,業務流程各有差異,機構內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整合全區醫療信息資源,建設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極為迫切。

  • 抓住契機,統一規劃
        2012年下半年江蘇省衛生廳組織規劃了“全省基層醫療信息系統建設”項目,全省69個區縣按照衛生廳頒布的《基層醫療信息系統建設功能規范》進行統一的信息系統建設,棲霞區抓住此機會,對全區所有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大集中部署,建立衛生專網,依托市民卡,真正實現“一庫、一網、一卡”的區域模式。

  • 業務為主,信息支撐
        棲霞區基層醫療信息系統的整個項目建設中,棲霞區衛生局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業務科室、信息科室為主體的項目組,前期業務流程的優化設計召集相關的業務科室參與討論,基礎數據的整理以“統一性、標準化”為導向,搜集各醫療機構的現存數據和業務流程整理,棲霞局分管信息化馬局長親自監控和部署整個項目,在基礎數據、業務流程上等關鍵環節上親臨現場把控,真正做到”可行、可用、可統一”,這為后續的大集中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棲霞項目討論大會
 

        在業務流程的梳理上,棲霞區衛生局堅持以業務部門為主,在充分收集征求業務主管部門意見的基礎上,讓信息部門參與,轉換為信息化模式,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再尋求統一、標準、認可的業務流程模式。

  • 相互幫帶,夯實基礎
        棲霞區衛項目實施開始,衛生局是沒有專門的信息化部門,更沒有專業的信息化人員支撐。在這種情況下,棲霞區衛生局充分利用全區現有的信息化人員,以棲霞醫院信息科王科長牽頭,各醫療機構至少安排一名人員兼職信息化工作,組建一個專門的信息化團隊,衛生局馬局長也是一直緊密關注整個項目的實施進程。

        在實施期間,我們是先是以西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切入點。雖實施工作地點都在西崗,但基礎數據的整理、人員的培訓、業務歷程的梳理上,都以全區為著眼點。召集各醫療機構分管信息化領導集中討論,信息化團隊人員集中辦公,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西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上線使用,這個時候我們并沒有忙于其他機構的上線(當時的任務是很重的),而是在上線的基礎上,對基礎數據和業務流程進行驗證和調整,直至趨于穩定。在這期間,棲霞區其他醫療機構的信息人員也是基本全程參與,整個的實施上線中,始終作為一個整體,人員對軟件的熟知度也隨之上來了,這為后續的大面積鋪開上線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因為前期的這個基礎打的很好,所以在后面連續11個醫療機構(不包含下屬的站點)的上線,也是進展很快,幾乎是每周一家,直至完成整個區域的全覆蓋,歷時將近6個月的時間,可以說這個時間的控制和前面我們的實施策略是很有關系的。

  • 創新亮點,惠及于民
        棲霞區在完成全區醫療機構基層醫療信息系統全覆蓋的基礎上,又在全區多個醫療機構部署“健康小屋“,與全區個人健康檔案進行關聯,健康小屋的數據直接進入到健康檔案的隨訪表和體檢表中。在流程模式的探索上,棲霞區衛生局本著“受惠于民,數據精準”的出發點,引導居民首先進“健康小屋”完成就診的第一道門檻,再在進行醫療或公衛的系列服務時,不需要全科醫生或隨訪醫生進行再次的體征測量,健康小屋的數據直接加載在業務的窗體和文檔上,大大提高了醫生的效率和數據的準確度,同時也為居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健康體驗。目前“健康小屋”也基本全覆蓋,老百姓和醫生都反饋較好,未來棲霞區衛生局還可慮和移動健康產品相結合,通過物流網等技術,讓老百姓主動參與進來,共建自身的“健康夢”!


棲霞健康小屋

燕子磯街道幕府山莊社區衛生服務站健康小屋

  • 立足于本,持續發展
        棲霞區衛生局在整個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中,從頂層設計,運籌帷幄,雖然前期在南京市范圍內起步不早,且信息化水平不高,但通過這次的基層醫療信息系統建設,棲霞區目前已超越其他很多區,在信息化的建設上穩打穩扎,立足于本,不斷創新,考慮長遠,在接下來的信息化建設中,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也將成為必然。未來我們也堅信,棲霞區在此堅實的信息化基礎上,穩中求進,創新發展,鑄造領先于全市乃至全省的“棲霞模式”,共建棲霞人民的“健康夢”!
 







 
九九热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