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富帥"項目經理的反思日志
(節選)
ZWT堅持了半年并且還在持續堅持的每日反省展示了他內心真實的一面,他在日志中真誠的面對自己、剖析自己、勇于否定自己、批判自己。他的“卑微的自尊心”已成為自嘲的名言。
工作即修行,格物以致知。ZWT正努力提升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水平、思考事情的本質,不斷卸掉內心的包袱,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并努力讓自己的行為與認識保持一致。從“知行合一”中尋找生活和工作的幸福。
——許琳
|
為什么和L的溝通,我從心底覺得信心不足
我們敏捷由于比較特殊的原因,上月底才開始整理個人的年度目標,本來我這邊只是負責開發組的個人年度目標整理,但是中途由于L(目前的測試組負責人)的個人工作風格問題(作風比較強悍、反映速度也比較快),做出來的個人年度目標維度混亂,也不夠細化,于是llg讓我幫助L一起來制定個人年度目標,我以為沒得撒子問題,但是和L交流過幾次以后,我覺得事情的推進的并不順利,最明顯的是,我不能表現出平日中溝通的自信,甚至指出她錯誤,我都要再三思量。
1、我的心中是否覺得,別人會認為我越權了,管了不該管的事,但是這個事情和整個部門績效相關,我想負起責任,但是確底氣不足,應該是我考慮的事情太多,不夠單純?
2、我的思路是不是不夠清晰,導致在她較快的反映面前,不能很清晰理清自己要說的話?記得《活法》里面有句話,“想不清楚的事情,都做不成功”。是不是應征了我這種情況?
3、我有必要鍛煉自己的反映能力么?
-------------------------------------------------------
今天的工作比較混亂
今天原本規劃了好幾件事情,時間也大致分配了,但是由于中間重慶二院,出了一個緊急的問題,一般性的緊急問題也就罷了,恰恰這個緊急問題,由于之前員工的離職,沒有人了解這個模塊,只能我上,在處理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只能按照大致的思路進行排查,由于問題涉及到邏輯確實比較復雜,弄了很久還不能確定問題的位置,心中有點亂想:
一則是這個人員的離職與我其實還是有些關系,沒有很好的關心和了解他的業績,幫助輔導的方式和他的個人特點也不相符,導致在較長的時間內成長不夠迅速,最后離開了敏捷。其實在帶人的方面,我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今帶了兩個新人,在內心深處還是具有點陰影。
二則個人的安排被打亂了,心里就有點不舒服,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在計劃方面有點完美主義傾向,計劃被打亂,心中會有波瀾,嚴重的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不知道其他兩位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處理?
最后我思維是不是太發散了,太糾結于細節了?
-------------------------------------------------------
由XY發生的更新的《華為基本法》想到的
我平日里覺得自己的思維方式還是比較不墨守成規的,但是今天我的感受有點不一樣,我在昨天下了一份《華為基本法》,是1997年8月的版本,當時下到的時候,心里稍稍想了一下,還有沒有更新的版本,結果自己心里隨即給出了答案,“華為這么牛逼的公司,一部基本法肯定可以管很多年,應該不會有新的了吧”,結果就下了還打印了。結果xy今天發了一份更新的《基本法》出來,我又震撼了一下,讓我發現了我身上的幾個問題。
1、對權威有較嚴重的“著相”,有礙于自己去發現,去獲取屬于自己的認知。
2、有不切實際的的臆想和判斷,周六在討論《基本法》時,ht說道“基本法有些比較抽象和晦澀的詞句,他都弄的不太懂”,我就立刻聯想到了,這必然是一份有著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文件,這種觀念立即成為了第一印象,而不是自己的第一認知,這非常容易造成以偏概全。
3、在思維層次較淺時,就能做出判斷和決策,其實稍稍深想一下,就能想到美國憲法還改過幾次呢,基本法為什么不能改,事物和世界都是變化的,什么能以不變應萬變?這明顯不是一個決策者應具有品質。
4、不夠關心小組成員,自己下了,沒有發給組內的其他人,rxl、zzw對不起,下次我請你們吃飯。
-------------------------------------------------------
計劃應該想多遠
在《活法》里面,稻盛先生提到了“事前想清楚的事情,是一定會成功的”,最近一直在揣摩這句話。
這主要是由于自己之前計劃一直做的不太好,中途老是有偏差,推遲是時常有的事情,于是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反問了自己,是不是在計劃的時候把會出現的情況都想清楚了,我感覺自己應該是沒有做到的。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自己是趨向于樂觀,把很多事情不自覺的,就會按照“非常順利”的狀態進行假設,中途出現的問題自然就比較多,我就想,是不是我的內心的最深處里是比較排斥“變化”、“失敗”這種異常的事例,有點“完美主義”傾向,對于計劃可能會帶來的變化,排斥性不去考慮,自然就在制定計劃時,就想不全面。
經常這樣剖析自己,越來越發現,真實的我,似乎和我日常標榜的自己,完全不同,應該慢慢接受另一個自己了。
-------------------------------------------------------
鏡子、鏡子告訴我,我還缺少些什么!
我之前在和大家交流溝通的時候說過,我這個人不是非常敏感,對自己的缺點也是這樣,所以我需要一面鏡子,來時時提醒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就像跳舞的需要一面大鏡子來糾正自己的姿勢和表情一樣。
今天在月度的會議上,zzw作為評委給我提了意見,之前沒有人提到過的,“zwt在演講的時候,晃來晃去有些讓人不太舒服。”我之前確實沒有留意自己的這個缺點,隨即在散會時,抓住了一起開會的llg問了一下,我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毛病,他說有,而且有時講話還有點跳,好吧,這個缺點我之前也沒注意過,我越來越舉得真的應該接受任rxl的建議,把自己的演講過程錄下來,然后回頭來自己看,那個攝像頭眼中的“我”,必然和我內心中的我不一樣。那樣會把自己對自己的最后一點“幻想”撕破掉,也許那才是新的成長的開始。
當然,以“他”為“鏡子”可能比較初級的手段,能最終以“己”為鏡時,時時能準確的認知自己,客觀的評判自己,哪怕才是我最終要追求的。
-------------------------------------------------------
dzz給我的驚喜
前段時間花了不少的精力在開發組人員的年度目標制定上,中間反復修改很多次,以為相對比較完善了,但是中間llg把這個東西發給了dzz提意見,事前我認為已經提不出很多的意見了,但是dzz的回復給了我驚喜,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可以看出dzz非常用心的去看待這個事情,這讓我對dzz的看法大為改觀,雖然還沒來得及去問為什么對這個事情如此的上心,但是我確確實實覺得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可以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品質,對一個人的認知不應該片面,和停留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因為在之前我從來沒有發現dzz如此的犀利和開放。
其實我記得我在ht面前說過“我每次希望出現在他面前都是全新的我。”也就是說我不希望ht對我有其他的成見,但是我卻對其他人有著或多或少的成見。我反思我內心有著固守成見的傾向,有時甚至表現出了稍稍的固執,我在人格的親和力上會有不小的損失。我應該列出我周圍人的一個形象列表,通過觀察予以確認,并以此來不斷的否定自己,讓自己進步。
-------------------------------------------------------
從L身上看到了之前的部分自己
前段時間,幫助L制定年度目標,她在業務目標方面例舉了一些不算具體的工作目標,關鍵是她在個人改進一欄中,幾乎沒有填寫什么內容,一開始我以為是她忘記了,后來一問才知道她確實沒有找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這確實讓人比較郁悶。和llg溝通后,llg出了個主意,把我們提升班剛開始填的能力素質評估表給了她一份,讓她認真的填一下,中間經過三次來回后,今天我們三個一起,按照ht和我們一起能力素質考評的方式,和lkj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這是我第一次和L一起進行深度的溝通,確實發現了不少L內心深處的東西,她對自己的職責有明確的界線,什么是我的責任、什么不是我的責任;面對問題的時候,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尋找他人的原因、客觀的原因、與他人協作的時候,因此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如果不是這次對lkj內心深處的集中梳理,很多問題未必能發現,相信對lkj應該也會有不少的啟發。
其實在梳理他人的過程中,我隱隱的看到了從前的自己,同樣對自己的“邊界”有著強烈的意識,和其他人的配合較少,和llg的配合也不好,我內心深層原因或是比L要陰暗一些,有很多自我保護的意味,不敢去正視內心的需求和欲望,因為那會打破內心寧靜的幻像?,F在看來,哪些之前自己禁忌的東西,不論偽裝的多么合理,卻經不起理性的推敲,我能否和lkj去分享這些內心的歷程,讓她不去給自己設置過多的限制呢,我做得到么?
-------------------------------------------------------
一次只能選擇一個
終于輪到我做我自己的年度目標了,我先是把能想到的業務事情和能力提升的目標統統的都列了上去,也確實化了不少的時間,看上去確實豐滿和翔實,于是拿去給dzz參謀一下,dzz提出了幾個問題,其中最讓我感觸的是,他說我列的目標太多了,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又想搞技術、又想抓管理”,我隨即把目標過了一遍,不說不覺得,一說還真是。
精心設計的目標,確實不經意間暴露了我內心的沖動,又想成為產品架構師,又想當好開發組的管理負責人,但是人的精力確實是有限的,尤其是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我能做好的事情又有多少,從我目前的工作成績上來看,我在資質上應該是個平庸的人,憑什么能在短時間內,將多個角色統一在一起。哎,又犯了幼稚病了。
接下來,就是把可以分出去的技術目標,統統分給其他人,自己僅僅保留了管理相關的任務,確實對于一個人來說,一段時間內做好一件事情已經非常不容易,魚和熊掌不可得兼,什么時候才能把這些簡單的常識和道理,慢慢融入到我的潛意識中,成為我的第一反應呢?
-------------------------------------------------------
內心中的對手
之前說過自己需要標桿,需要鏡子。這段時間以來,由于公司的培訓活動很多,中間有很多虛擬的競爭環節,想在其中勝出,就必須做的比其他人好,但是你不可能每次都去刺探他人的軍情,知道別人做的怎么樣。在不了解別人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自己優勢,那怎么辦呢?
現在回想起來,成績比較好的培訓,比如之前的“項目管理”培訓,我們敏捷的“杰出人才”隊獲得了總分第1名,應該還是很有原因,那就是項目經理llg,在無形中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對手,在我們做作業或是做方案的時候,不斷的提醒我們,別人有可能做的更好,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盡量把遺漏和不完整的點找出來,加以改進,心中一直在想著一個虛擬的對手,他和你一樣聰明、但是更細心,更有耐力,他會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彩,無形中就會有種壓力,付出更多的精力,更加用心去把事情做好,因為我們比他們的硬件條件不過,就只能比他們更用心。
說到最后,這個內心中的對手是否,很像一個更加完善的自己,時時鞭策自己,你比不過他,只能比他更用心,別無他法。
-------------------------------------------------------
我是一個尊重規則的人嗎?
今天,lh在統計我們的每日反思的踐行情況,星期五的時候,沒有寫,因為和老婆去逛街了,逛到很晚才回家,回到家的時候,雖然想起來了,但是由于實在是太累了,就想著過兩天補上就行了。結果星期六的時候,家里來了客人,忙來忙去搞忘了。星期天時候才把反思給補上了,心里想著應該沒事,反思可是實打實,真心實意的啊,補上就行了嘛。
可是規則這個東西,我把它放在哪里了,最后不得不接受處罰?;叵肫鹌饺盏墓ぷ髦?,我確實不是一個合格的執行者,有的時候,有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不會真的會把具體的規則,放在心上,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心理呢,我分析了一下,應該就是一種小作坊的心理在作怪,認為自己可以比較好的把握事情的本質,一些具體的小規則不能成為我的牽絆。從每日反省這件事情來看,我在內心的深處,確實是這樣認為的,只要我用心的去反思了,一些具體的執行規則就不需要去太在意了。
我是否能夠做到規則面前無小事呢,之前說過的我太過溫和、不夠強硬、原則性沒有llg強,威信不夠高,是不是這也是原因之一,是我不尊重規則的后果,我又怎么能嚴格的要求別人執行。
其實好好的想一下,一個事情要做好,除了前期合理的設計和規劃外,執行的力度才是把事情不變樣的執行下去的關鍵保證,有的時候就需要去認死理,對規則有基本的尊重。管理的力度總是在組織中趨于被淡化的,需要強有力人,去維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