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特別策劃→必修課:日省吾身



必修課:日省吾身
 
文 / 今日中聯編輯組
 

 

課程意義:重點人才持續提升的軟方式,通過形式促進思考,通過思考促進成長。
課程目的:培養學員們的自省習慣
課程形式:每天寫一篇反思日志
 

人的心靈像庭園。
這庭園,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蕪,
無論是耕耘還是荒蕪,庭園不會空白。
如果自己的庭園里沒有播種美麗的花草,
那么無數雜草的種子必將飛落,
茂盛的雜草將占滿你的庭園。
 
出色的園藝師會翻耕庭園,除去雜草,
播種美麗的草花,不斷培育。
如果我們想要一個美好的人生,
我們就要翻耕自己心靈的庭園,將不純的思想一掃而光,
然后載上清純的、正確的思想,
并將它培育下去。
 
我們選擇正確的思想,并讓它在頭腦中扎根,
我們就能升華為高尚的人。
我們選擇錯誤的思想,并讓它在頭腦里扎根,
我們就會墮落為禽獸。
播種在心靈中的一切思想的種子,
只會生長出同類的東西,
或遲或早,它將必將開出行為之花,結果環境之果。
好思想結善果,壞思想結惡果。
 
請拔除自己心靈的雜草,
播種自己希望的、美麗的花草,
精心地澆灌,施肥,管理。
 

——《人的心靈像庭園》--詹姆斯﹒埃倫


    

        這是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一書中推薦給大家的一首詩,拔除心靈的雜草比喻的就是自我反省,通過反省,磨練自己的心志。稻盛先生在他的六項精進中第三項就提到了“要每天反省”。我們的先祖圣賢早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但是有多少人真能做到呢?

       由于工作、生活的壓力,很多人每天都在埋頭干活、趕路,留給自己心靈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基本沒有。在3期班的開班儀式上,H問3期班的學員:“你們知道為什么今天我站在上面,而你們坐在下面嗎?”,大家都有點靦腆,有學員站起來說:“因為你是老板,我們是學員”,他笑著說:“因為我身邊發生的不管是對的事情、錯的事情,好的事情、壞的事情,我都能從中去反思,學到東西,而你們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從這么多年來他的QQ空間一直堅持寫日志可窺一斑。據說華為的任正非也問過相同的問題。不管是稻盛和夫、任正非、還是中聯的老大H,確實凡是通過自己努力取得成就的人沒有哪一個是沒有思考的習慣的。
 
      在與二期班一組學員溝通重點能力提升項時,他提出了“日省吾身”的想法,先在3個組試點了兩個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于是成為了重點人才班學員的必修課。
 

方式

     “日省吾身”原本是思想層面的東西,但是中聯是實干性的組織,工程師文化盛行,做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交付?于是大家很快達成一致通過日志的方式來體現。通過這樣的形式首先要求學員去反省并且寫下來,通過持續的堅持,將這種要求逐漸轉化為大家的行為習慣、思維習慣。

      從二期班開始已經進行了半年的“日省吾身”計劃來看,學員們的反省日志有兩種較典型方式:

一種是集中火力,重點反思。
      學員針對第一課的重點提升項,每天就該方面的內容進行記錄、思考分析。如ZYK他提出的重點提升項是“協作能力”,他的反思就是結合每天遇到的不同類型的協作進行記錄并思考,日復一日,他在協作能力方面的思考一定比很多人都深入,這一短板可能反而會成為他的長處。見《一位研發經理的改進日志》一文。
另一種是對每天就自己做的最不好的事情進行反思。
      這樣的方式需要完全打開自己,剖析自己,勇于否定自己,反思深入程度較為重要。短期內也許效果不如第一種方式,但是長期堅持,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天,可能將是較為全面的突破,比如ZWT的《一位“高富帥”項目經理的反思日志》一文。 

規則

      這是二期班一個小組內部提出的規則,后變成所有小組遵循的規則:
        缺1天,請小組的人吃鄉村基(快餐);
        缺2天,請吃朱媽火鍋;
        缺3天,請吃海逸酒店自助餐;
        缺4天,請吃四海一家海鮮自助餐;
        缺5天,隨便整。

      關于此規則的推行,在二期班的一個小組內部還發生過爭執,有學員認為每日反省不應該設置規則,因為這是一種自發的行為,如果大家是為了規則而反省,那這個事情就變味了。他們組的另一位學員說:“在第一課反思時,你們不是都說自己的自我要求不高、做事情的持續性差嗎?現在有人監督我們幫助我們提高,為什么又反對呢?”,大家想想確實很有道理,結果他們組是所有組當中做的更好的一組。
 
      二期班中有一個小組商量之后不愿意加入此規則,不愿意被約束,他們認為他們能夠做到堅持寫并且能夠達到效果,結果一個季度下來之后,發現他們組的反省日志確實寥寥無幾,于是從第二個季度開始自愿加入了統一的規則。
 

點滴匯聚成長

      二期班的日省吾身已經進行了近半年了,這半年中只有少數學員請大家吃火鍋(一個月內缺兩天)。長期的堅持在有一些學員身上已經看到了成效。
 
修煉心性
     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而最困難的是對自我的否定、批判,律人容易、律己難,所以我們要求每天的反省是今天做的最不好的一件事情。

     前面提到的張永康集中針對自己在協作能力方面的不足進行每日反省,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二期班任小麗、張文韜、李業慶、劉偉、劉晶、周曾等等,雖然他們沒有像張永康那樣針對某一項比較具體的能力,但看他們的日志能感受到他們正在進行積極的思考、積極的探索,在這樣的思考與探索中他們的思想、心性也日趨成熟,這將是他們非常寶貴的人生財富。

      當然學員中肯定也有做的相對不太好的,長期來看,在自我的修煉方面會有差距。
 
  
建立真摯的友誼
     除了對自我的提升之外,學員們還發現了一個附加的好處,通過讀其他人的日志,能夠更深入的了解他人,了解他們的工作、了解他們的思想,這也是為什么二期班任小麗說對張文韜、趙直枉的了解,感覺比對家人的了解還要深。

     他們小組是整個“日省吾身”計劃中做的最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每個人都是坦誠的在面對自己,真誠的在進行自我反省,小組成員也會互相鼓勵、互相支招兒。日復一日,本來應該是松散的培訓班學員關系,通過這樣的形式反而建立起了比較牢固的真摯的友誼。

 
     成長無法速成、沒有秘籍,最有效的進步方式就是來自每天的、一點一滴的不斷的總結和完善,關鍵點在于持之以恒的堅持。
     日省吾身不僅是中聯重點人才班的必修課,更應該是我們一生的必修課。







 
 
 
 
 

 

九九热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