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重點人才素質評估
文 / 今日中聯 編輯組
課程意義:重點人才提升班開展的重要基礎,后續課程都以此課程為主線索展開。
課程目的:通過自我反思、深入溝通,從思想上讓學員掙脫束縛、打開自我;確定1項自己短期內的重點提升項及目標。
課程形式:自我反省+深度溝通 |
7+5 重點人才能力素質模型
重點人才“7+5意識/能力”是在對中層“做自己的老大”的思考上直接延用的(見“做自己的老大”一文),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總部重點人才素質評估體系。包括:自我反思+ 素質評估+重點素質提升項及措施+后續跟蹤。
"7+5項意識/素質"包括:

第一步:鋪墊:57個問題的反思
重點人才提升班第一課,從學員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全面反思開始。H分別就這7+5項能力/素質設計了57個問題,這些問題中很多都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出現又沒有深入去思考的問題。
第一期班的學員被要求坐在一個大會議室中,集體反思兩小時,這兩小時不能抽煙、不能說話也不能寫字,只是安靜的去思考每一個問題。第一期班學員都是公司中層管理者,年齡在30~40歲之間,職業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期,大家既有相對成熟的思維模式、又勇于否定自我、批判自我。在那次的集中反思中,會場異常安靜,稍重一點的呼吸聲都能聽到。集體反思之后每個人都選了一個自己做的最不好的方面進行了發言。這樣的方式延用到了第二期班。
第三期班,根據學員的特點,將集體反思變成了學員回去單獨反思,再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通過小組內部的充分討論,讓每名學員加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理解。
從反思自我開始,讓學員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回歸自我、關注自我,思考自我,這是重點人才提升班的開始,也是重點人才提升班為后續課程作的重要鋪墊。
第一期班某學員對責任感的反思:
第二步:深度溝通:7項意識5項能力
在每一名學員深入反思自我的基礎上,請公司高層(主要是H)一起圍繞7項意識、5項能力逐項進行深度溝通。在溝通過程中,每一名學員就7項意識5項能力先談談自己是如何理解的?自己處于什么狀態?是如何做的?按等級劃分,自己處于哪個等級、目前是以什么趨勢在發展等等。
深度溝通是重點人才提升班的重要形式,目的是讓學員從意識上放下束縛、打開自我、突破既有的心智模式。
比如“不怕犯錯”,很多人在工作中顯得畏手畏腳、小心謹慎,背著特別重的包袱前進,有很重的“怕犯錯”的思想,如果在工作中出了問題也不能勇于面對、不敢自我批判,而是用爭辯、或者掩飾等方式,這樣不僅對工作造成很壞的影響,同時也對其個人進步很不利。
在溝通這個問題的時候,H問學員:“你們是否認同成功往往都是建立在很多次失敗的基礎上的?”,學員們說認同,“那么既然你害怕失敗,害怕犯錯,又如何取得進步,如何取得成功呢?”
整個交流輕松開放、引人深思,往往計劃的2小時不夠用,很多學員表現出了強烈的表達欲望,使溝通進行的既熱烈又顯得時間過于短暫。
第三步:出謀劃策:1個重點提升項
進行完第二步之后,學員們需要在7項意識5項能力中找出自己最需要突破、提升的一項素質。并就這一項素質再一起討論如何提升的措施,措施要求具體明確、可檢查、可執行。
如何提升呢?首先不管你的提升項是什么,“思考習慣”都是基礎和前提,因為只有會思考的人才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提升措施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通用項,結合提升項每日進行反思;一類是特殊項,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小組成員一起給支招兒。
以第3期班A組的3名學員為例,這3名學員提升的內容分別是:精煉的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能力和專注,針對3人不同的特點,他們的提升措施如下:
.JPG)
第二期班有一位學員的重點提升項是“協作能力”,提升措施是每日對當天發生的協作進行反思,記錄該協作內容、協作中存在的問題、如何改進等。計劃通過一個季度進行改進,該學員定下該目標之后堅持了一個季度,效果非常明顯。(見一個“研發經理”的改進日志)
附加項
第1課的目的之一是解開思想的束縛、打開自我。在交流過程中,那么如何更具針對性的引導學員實現心智模式的突破呢?提升班在標準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針對一些學員的特點開展了更具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在3期班,我們針對一些學員自卑心理的問題,又進一步設計了16個針對性問題,這16個問題在兩次試答的基礎上形成,層層深入并具有引導性。通過學員的自我思考以及回答,讓學員自己找到如何正確認識自卑心理、如果克服自卑心理的答案。
學員感受:
袁朝:關于“洗腦”
其實“洗腦”這個詞,我在公司也不是第一次聽到了,一般是指參加公司組織的非業務類的培訓或學習,例如管理研修班、項目管理班之類的不是直接針對自己工作業務的培訓。之前我與一直沒有在意這個詞,也沒有去想過是不是被“洗腦”,這一次我倒是想了一下。為什么會有“洗腦”這一說法呢?
我想這一詞應該最早出現在傳銷吧,那些人去聽一兩節課,立即就視傳銷為自己的終身事業,樹立了遠大的目標,充滿了信心和激情,但到最后美夢破滅時,才發現自己只是成為了別人的墊腳石,自己勞命傷財,錢卻被所謂的“上線”找了。于是人們就把上課說成是“洗腦”,意為洗成白癡,失去理性,只相信他們說的話。
所以,很多人認為公司的培訓應該也是這樣,老板為了讓下面的員工幫助自己掙錢,于是通過培訓等方式,讓大家充滿信心和激情,更加努力的工作。于是也就有了“洗腦”一說。
“洗腦”是好還是壞?我覺得關鍵是目的。類似傳銷的洗腦,其目的是賺錢,就是所謂的“上線”要賺錢,所以要盡可以多的吸收下線,至于下線是死是活,他們可不管。而公司的培訓不同,老板要的是通過員工能力的提升來為公司賺錢,雖然公司賺錢也是為老板賺錢,但是也是對自身的一個提高,這些知識不管用在哪里,都是可行的。就像“授予魚”和“授予漁”是一個道理,況且傳銷那種只是讓你看到魚,還不一定給你魚。
我這次是不是“被洗腦”的呢?
這個問題我認真思考了一下,結論是:是的。但不同的是,這次洗腦,不是洗得失去理性,洗成白癡,而是要洗去我腦子里、思想里的一些污穢的東西。以前確實有太多不好的東西束縛著我,而自己也甘愿被束縛住,要爭脫束縛確實很難,希望通過這一次的學習,真正讓自己從這些束縛中走出來,能有一個嶄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