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讓改變發生
文/中聯成都公司執行總經理 曾素君
寫下第一篇日志,這成了我到服務部后的第一個改變,過去我想我做好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太多必要讓別人知道,以至于我從來沒寫過什么東西。今天我知道,我們需要分享,分享我們感受到的點點滴滴。
初到服務部的激情
服務部今年進行了一些調整,出現了一些不穩定。我當時生病在休假,出于責任,我提前結束了我的病假回到公司。我想,或許我需要到服務部一段時間來扭轉這個局面。
6月初,我開始了解服務的具體工作情況,發現確實存在一些困難,我們過去想過沒做的事情,不斷地積累形成了今天的情況。幾個晚上睡不太好,我一直在想怎樣才能解開這個難題,每天看書到很晚,早上一早坐起來發傻。當時沒有想好具體怎么弄,但這個難題確激發了我的興趣,我想我一定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如同當年遇到一個很難的物理題,我想我一定要找到解題的方法,而且應該有多個解法。這個想法讓我甚至有些狂熱,除了服務部的事情,其他的我都沒有了太大的興趣。
6月18號左右,我開始有了一些思路,然后決定正式到服務部。我最初想我把很多工作理順,帶動起來,我再離開。短則3-5月,長則半年。而經過這幾天的工作,我非常喜歡這個部門,喜歡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感覺,我們對服務部的未來開始充滿希望。我想,這個財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會一直在服務部,直至實現我們對服務部的理想。同時也踐行這么多年來“為用戶提供最具價值服務”的承諾!
親歷突發的問題
到服務部一個月了,我算是對服務的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梳理了問題受理的流程,開發需求響應的流程,用戶溝通的流程。雖然工作流程清楚了,但我似乎仍沒有找到解決服務問題的辦法。我們依然感覺我們服務力量薄弱,缺少人,人員的技術能力急需提高,這些問題一直困擾我。怎么在現在的情況下來解決服務的問題呢?我或許野心有點大,不僅想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要想我們服務部以后怎么辦?
我一直坐在服務部的辦公區域里,每天聽他們接聽電話、處理問題。有時會去BH看問題處理得情況。一天我經歷一個事情。早上九點,AJ就接到WJ的電話說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有位醫生反映他沒有開醫囑,卻出現了一條他開的醫囑,而且護士校驗了,他讓我們查下這個問題的原因。我當時聽了問題也是有些緊張,想到如果出現這個問題后果是很嚴重的,也在關注這個問題到底是怎么回事。AJ跟了下過程,他發現確實產生了一條檢驗醫囑,一時也差不出是什么原因。我想到這個問題比較嚴重,給周順利打電話看是否遇到過這個問題,周說可能是檢驗科自己去申請了檢驗項目,選擇了臨床醫生,但不太清楚怎么處理。我想這個情況肯定項目部在實施過程中遇到過,讓AJ給陳輝打電話看怎么處理,結果陳輝說把檢驗科的一個參數勾上就不會觸發醫囑了,這個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之后我想了幾個問題:1、在沒有醫生醫囑的情況下,檢驗科是否可以自己去做一個項目申請呢?2、在那些情況下,檢驗科可以去申請項目?這些又該如何處理?3、我們該怎么去解決這類型的問題?當時就跟AJ交流了這些問題,讓他去查下JCI的檢驗規范。如果檢驗科沒有外檢業務,那么檢驗科是沒有權利自己給病人申請項目的,就應該取消檢驗科的權限,我想這個問題不會再發生,而且杜絕產生人情費的可能,比如檢驗科把其他人的項目記在醫院病人的頭上,造成一系列不規范的操作行為。如果醫院有外檢業務,則勾上參數,不能去觸發醫囑,我們可能會解決很多問題,也想過問題發生的原因,但是否該發生這個問題,是否合理,如何以后不再發生,有沒有更多的去思考呢?
讓改變發生
在服務部月度總結的時候,我說服務部以前的目標是少做事、多拿錢,現在可能就要改為少做事、多思考、多拿錢。我們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更多去思考一些問題背后的東西,業務的規范,管理的嚴謹性等,讓這個問題以后發生的機率少一些,把這些問題的思考方法,處理方式共享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那么更多的醫院出現同一問題的幾率少一些。我們可以少做一些事、少跑一些路,同時給用戶服務的價值更大了,杜絕一些不規范的操作,減少管理漏洞,那么用戶感受到我們的服務價值也是更大的。
我剛到服務部的時候,希望把工作量的評定做的公平些,讓大家的工作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而現在我想我們可以多角度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的工作對用戶更有價值,對內部更有效率,同時我們已經開始用客戶經理的方式來解決溝通用戶的問題,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人員,這樣的服務部是我期待的。
眼前我們可能從一個問題去這樣思考,未來我們可能從更大的業務面去思考,那么從事這個行業的技術人員或許可以頂破我們頭上的天花板,達到另一個境界。套用李寧新的廣告語,讓改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