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前一篇文章后一篇文章
Show生活→張曉:我的第一個馬拉松比賽


我的第一個馬拉松比賽

文/張曉


 

決定報名

    在一次不經意的聊天中,謝云談到朱九參加馬拉松的事情,一向做事比較隨性的我便決定也來嘗試一下。而此時已是2012年12月份了,重馬已經開始報名,離正式比賽也只有3個多月的時間,謝云保守的選擇了21km的半程馬拉松,我卻沖動的選擇挑戰全程馬拉松,而此時我連一雙跑鞋都沒有,這也注定了我的馬拉松之旅并不輕松的歷程。

賽前訓練

    完成報名后,我開始制定訓練計劃,一般正常來說參加馬拉松比賽前,至少應該完成420km以上的跑量才有把握。但一回憶,上一次持續跑步鍛煉,也是09年的事情了,于是一開始就把運動量加到了10km起,準備持續每周2-3次10km的跑步,再爭取跑幾次20km、30km,在比賽前完成一次42km的全程體驗,比賽時就有把握了。

    規劃了一條10km的跑步回家的路線,雖然只是在google地圖上隨意的拉了一條線路,但后來的訓練證明,當時看似隨意的線路卻暗合了跑步訓練的精髓——跑坡可以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10km的距離對年輕人來說真的很容易,雖然第一次跑完后經歷了長達近1周的肌肉酸痛,但只跑了4次,10km的成績就從1小時10分鐘,提高到了55分鐘左右。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真理在一次被證明了,本應在3個月的準備時間內完成20+次10km、至少3次20km、1-2次30km和全程;結果到賽前第三周時我的運動管家上面只記錄了8次跑步記錄,最長的一次也不到13km。雖然我一直堅信自己能夠完成全程的比賽,但總是聽朱九談自己跑馬的感覺,說什么前面30km都很舒服,最后的10km才是完全靠意志力才能堅持下來的。沒跑過最后10km對比賽時速度、體力如何分配確實沒有底氣,于是我決定在賽前2周完成一次全場馬拉松。

賽前預演

    平時騎車對濱江路比較熟悉,而且與正式比賽的線路設置相似,再一次在google上規劃線路,但看到42km的線路設置我就有點崩潰了,從石門大橋橋下開始,沿北濱路跑到黃花園大橋,過橋轉回沿沙濱路跑到瓷器口,再掉頭跑回黃花園大橋??粗貓D都覺得恐怖,這樣的距離真的跑得下來么,我決定無論怎樣都嘗試一下,就算跑不動了,走也要走完42km。本來準備一早就起來,跑完了剛好吃中飯,結果晚上多玩了會游戲,第二天起床就已經10點多了,簡單吃了點東西,就穿戴好出門打車,身上帶了一壺紅牛、3塊巧克力,在盤溪轉往北濱路的路口下車,走到北濱路的這一段就當作熱身了,慢慢走到石門大橋下。

    開跑,感覺狀態還不錯,保持6km/h的速度,這樣的速度可以保證自己的呼吸節奏非常平穩,甚至不需要用嘴呼吸,跑到黃花園大橋下發現只用了56分鐘,這時身體感覺非常舒坦,沒有什么不適,但稍有些熱了,在橋下將褲腿拆下一半,于是黃花園大橋上過往的路人就看到一個腰上別著2節褲腿、滿頭大汗的人在奔跑,就這樣穿過了渝澳大橋、石門大橋,已經完成了一半的距離,時間是2小時20分,速度也慢慢的降了下來。

    從磁器口返回的時候,身體反應已經很強烈了,左腿的大腿跟處開始疼痛,右腳的腳弓也有些刺痛,感覺還能堅持;這時巧克力和紅牛已經無法維持身體能量的輸出了,雖然很想停下來休息一下,但內心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堅持到30km,強迫自己忍痛跑下去,就算不停地查看gps軟件,距離也只是緩慢的增加,終于知道為什么說最后10km才是最難的,完成了前面30km的路程,體力幾乎已經用完,身上的疼痛也越來越劇烈,之后幾乎全憑意志力支撐著身體前行;再次返回石門大橋后,我就開始跑跑停停,剛開始感覺跑起來的時候腿痛的輕一些,斷斷續續的跑過了38km,已經幾乎不能抬腿跑步了,看時間也才4小時剛過。本來這樣停下來也算是順利完成這次訓練了,但我卻固執的決定走也要完成全程,后來發現這個決定錯誤的使自己在賽前受傷,也是重馬比賽艱難之路的開始,最終用接近5小時的時間完成了全程。

    跑完回到家才發現,右腳腳弓部分已經腫了起來,小腳趾的指甲也飛了起來從根部脫落,左腿也幾乎抬不起來,可以說是傷痕累累。但當時還是很興奮,也很樂觀,因為這些傷痛早已習以為常了,休息幾天就可以恢復,確實其他的狀況很快就恢復了,但腳傷一直到比賽時都沒有完全痊愈。

 

馬拉松

    為了養好腳傷,比賽前我沒有再跑步練習,越臨近比賽,對腳傷的擔憂就越強烈,但想到已經背負起那么多人的期待,無論如何都要去嘗試一下,但我知道以我的性格,只要上了場,就算是爬也會爬到終點去。為了加強對腳的保護,比賽當天我特意穿了一只護踝在右腳,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也許是第一次參加這么大的比賽,狀態沒有調整好,興奮的太早,比賽前夜1點多才睡著,早上不到6點就醒了,之后迷迷糊糊的挨到了謝云喊我起床,匆匆的吃了些東西,走的時候隱隱感覺肚子有些不舒服,上了下廁所卻沒有啥感覺,就沒在意,跟朱九、謝云出門會合了志愿為我們拿衣物、拍照的楊斌、何芳。走到起跑線的路上,看到節日般歡樂的人群,狀態也好轉了過來,也顧不上腳上的隱隱作痛了。

    起跑的號令一響就跟著人群涌了出去,開始大家都很興奮,速度也提了起來,但為了保存體力完成后面漫長的比賽,我不停地告誡自己,要壓住、要壓住,于是放慢步伐,任由別人從身邊超過,但就是這樣在一片雄起聲中,還是沒有壓住速度,第一個10km只用了64分鐘。最初參加比賽時,還覺得自己跑在后面會不會很丟人,但真正到了比賽場上,我才真正體會到了朱九說的‘報名就是勇士、完賽就是英雄’的真正含義了,看著自己身前身后用著各種姿勢奔跑在路上的參賽者,尤其是那些滿頭白發的老人,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想要是我到70歲的時候也能參加馬拉松比賽該有多好,這樣更加堅定了自己運動的信念。

    15km計時點,96分鐘,速度也還不錯,我還在憧憬自己能在4個半小時內完賽的時候,肚子開始翻滾了,雖然一直在提醒自已撐下去,但很快就只有找廁所的份了,然后一路上看到醫務人員就在問有沒有止瀉的藥,終于在穿過一個隧道后,2個醫務人員告訴我說有藿香正氣液,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藿香正氣液也是如此的美味;終于把肚子安定下來,但右腳的極限也到了,而且由于一直在躲避右腳的傷,左腳承受的壓力也大了很多,漸漸左腳也開始刺痛,還好在22km左右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跟我速度相仿的譚姓朋友,一問他也是腳上有傷,也在咬牙堅持,就這樣兩個人相互鼓勵,一定要跑步到26km的折返點,因為一旦能夠在3小時內到達折返點,后面的距離走也能走下來了。


    原來一直以為自己每天堅持騎車上班已經不錯了,誰知這小伙牛多了,他在財富中心工作,每天早上從南坪跑步上班,而且已經堅持了近一年,他說也是去年第一次參加馬拉松后愛上了跑步,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原計劃這次可以跑進4小時,結果2個月前踢球時膝蓋受了傷,但他還是想堅持完成比賽。179分鐘,終于過了折返點,拿到折返標識,這時2個人已經沒法堅持跑步了,后面的路程開始走走、跑跑,每次遇到迎面而來的繼續往折返點努力的朋友或是被我們從后面追過的都會忍不住互道一句加油,這時時間已經不再重要,剩下的就是不停地期待下一個距離牌的出現,30km、31km、32km......似乎每一個都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才能望到,但每看到一個數字時,心中的喜悅就跟跨過了終點一樣;最后6km、5km、4km......最后3km了。。我跟小譚開玩笑說,別人那些冠軍現在澡洗完了、飯吃完了、錢也數完了,估計都要登機回國了吧,是不是還可以在飛機上從舷窗看到我們在這里向終點沖刺。

    漸漸接近終點,路上也出現三三兩兩的胸前掛著銅色的獎牌,一臉自豪的完賽者,想到我也即將要完賽,拿到屬于自己的獎牌和成績,我心說最后1km一定要跑過去,結果試著活動一下身體,這時才發現,肩膀和手臂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了,一股酸麻的感覺蔓延開來,原來一路都在維持著雙臂的擺動也是這樣累,就像把手臂壓在身下睡了幾天的感覺,忍不住又感嘆了一番。

    41km牌子剛過,就遇到一個吹著喇叭的黑人兄弟,估計也是剛完賽沒多久,胸前掛著獎牌,看起來還是相當有精神,他看到我們2個在走,就開始賣力的給我們加油,鼓勵我們跑起來沖過終點,在他的感染下,我拖著似乎已經不屬于自己的雙腿慢慢的跑起來,每一步都要拼盡所有的力量才能抬腿邁過去,600米、500米、400米,終點就在眼前了,終點旁邊公司組織的拉拉隊也開始為我鼓勁,周曾和肖夏跑過來問我還能堅持不,在得到確定的答案后,還是陪我跑完了最后的200米,我終于沖線了,終于跑完了5小時36分鐘的艱難之路,完成了自己第一個馬拉松比賽。

最美麗的人

    各補給點中的志愿者和醫務工作者是所有參賽者眼中最美麗的人,而中聯拉拉隊的所有成員也都是我們3個參賽者眼中最美麗的人,他們在賽前賽后無微不至的安排我們的衣食住行,炎熱的太陽下為我們加油,我們的成功與他們的付出是分不開的,感謝他們!



九九热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