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后一篇文章
刊首語→超越那條線


超越那條線
 

 

       此前我在接受咨詢公司人員訪談的時候,對方問到中聯公司的競爭對手是誰?我的回答是“自己”。雖然這一回答顯得很老套,但在中聯人的心目中,的確沒有比自己更強大的對手。也不知何時開始,大家在談及同行公司時,已不再稱其為“對手”,而改其叫“友商”。我們深知,使“對手”變弱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追求自我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曾有人說中聯的預算做得很好,理由是每年的經濟指標完成數與年初預算數都非常接近。在我看來,不是我們的預算真做得有多好,而是我們在“比著筐筐買鴨蛋”。

      一個團隊目標達成的好壞不是取決于外界給你畫的那條線,而是取決于其自己給自己畫的那一道線的長短。每年年初公司都要給各分公司設定一個經濟增長目標,畫一條線。多數分公司都比著這條線給自己畫上了一道稍長一點的線;有的分公司則是在這條線上畫了一道延長線,后來老胡把這條延長線稱作“榮譽目標”;也有的把這條線看作是一條極線(極限)。其結果大家可想而知,所謂“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目標并不等于結果,但結果的達成一定取決于其自己的目標定位。我想去年WH公司能遠遠超越公司制定的目標,最終完成三個“二百五”就已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每個人也是如此。前段時間在與大家交流時,有的人談到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在我看來,一個人不存在適合與不適合做什么的問題,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做。

      有人說他性格內向,怕見院長,所以不適合做銷售,我說那是因為你自己不愿意邁進院長辦公室大門;有人說他以前不是學計算機的,不適合做技術,我說那是因為你自己不愿意去學習新技術;有人說他以前是干什么的,所以不適合做什么,我說那是因為你不愿意沉下來做現在的事而已……我見過很多和女孩說話都臉紅的男孩,卻沒有見過他和自己女友說話時臉紅。實際上每個人的潛能都可能是無限的,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打開心中的那把枷鎖,是否敢超越那條線,那個自己設的限。

      在中聯,有很多人并非科班出生,但他們卻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他人。HB以前是學會計的,卻成了Oracle 專家;SJ從以前從事技術服務的,后來轉型做銷售并當上了2011年度銷售冠軍;XZH最早從事技術服務的,去年轉型負責管理新產品研發,并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回顧2011,中聯類似的例證比比皆是:
      他們,帶領一群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完成了中聯史上規模最大的、囊括市級所有醫療機構的信息化項目;
      他們,在縣醫院能力建設項目中遭受強大的挫折后,卻表現得如此從容鎮靜,并反彈超額完成了任務;
      他們,十月懷胎,孕育了一對健壯的“移動臨床兒女”;
      他們,堅持跑完了全程42.195公里馬拉松……
     
      這一切,都因為他們有著一種不自滿、不懈怠、不斷磨礪自己、奮勇向前、敢于超越那條線的精神。

      翻開2012新的一頁,我們滿懷熱情,開始了新的夢想。我們每個團隊、每個人都為自己畫了一道長線。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念,不斷磨礪自己,奮勇前進,一定創造出更輝煌的業績,演繹出更燦爛的精彩!

       企業如此、團隊如此、個人也如此!
 
 







 

九九热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