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棗陽市一醫院新系統總體運行平穩有序 | ||
發布時間:2010-10-26 | ||
楚天都市報訊 (通訊員齊海燕)
自2010年8月26日凌晨零點起,棗陽市一醫院信息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從這一刻起,該院原有信息系統停止使用,全面切換到新的信息系統上面。新的信息系統將全面提高到“以電子病歷和臨床醫療質量為核心”的新型臨床管理模式上來。
為確保新系統的正常運行,促進新系統在臨床工作中更有效地發揮作用,該院領導深入到各個臨床科室,分片分科室廣泛了解大家對新系統的意見和建議,并于8月26日、27日兩次召開專題會議。會上高小平院長指出,本次信息化切換是歷史上最大的的信息化改造,牽涉面廣,意義重大,是該院以后數字化醫院的基礎和平臺,全體職工要改變觀念,驅舊學新,加強學習和培訓,盡快適應新系統。同時指出新系統還有待提高,信息網絡中心要積極開展工作,盡快匯總出臨床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力爭最短時間內提出一個較好的解決辦法。信息網絡中心工作人員自今年7月份開展信息系統培訓以來,在分管領導張永平院長的帶領下,不計辛勞、不計休假,在保證日常工作有序以及新系統的籌備、全真模擬進行的同時,利用休息時間,完成了為期1個月、800余人次的信息系統培訓工作。伴隨著新系統的切換,信息網絡中心人員投入了更加緊張的工作中,深入臨床科室,連夜加班加點,實現了系統的順利平穩切換。8月30日——9月2日,針對各科室常見的典型問題,信息網絡中心在電教中心分期分批,對醫囑執行時間、檢查醫囑和院內會診等共性問題進行了逐項講解和答疑。
新系統的運行是環環相扣的,各個部門工作流程的銜接顯得很重要。需要醫生、護士、藥房、醫技等每一個環節配合得當,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否則既影響患者出院,又耗費醫護人員的精力。
門診使用診療卡 為患者建立電子檔案 實現電子處方
與此同時,棗陽市一醫院還為每一位來該院就診的患者建立計算機檔案。新系統啟用后前來我院就診每一位首診患者先要填一份個人基本情況表,交掛號室錄入計算機系統后并與診療卡綁定,在信息系統為該患者建立一份電子檔案,實現電子處方。隨著該院的信息化的推進和深入,患者在就診的過程中,醫務人員不用再重復錄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從而提高各個環節的執行時間,減少患者在就診時的等待時間;還可減少重復檢查情況的發生,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醫生也可方便地查詢到該患者以前到該院就診的各種信息,從而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情況,做出更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電子病歷進入試運行狀態
從9月6號開始,該院心內科率先將電子醫囑打印出來。這個月電子病歷將在部分臨床科室進行試用,目前,該院心內科、中醫科、胸外科、腫瘤科、骨科已作為電子病歷的試點,參加電子病歷試用。信息網絡中心工作人員和中聯公司的工程師也將到臨床科室,解決和收集使用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電子病歷是醫院醫療信息系統的核心,有了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信息系統,醫療工作的過程將會有很大的變化。電子病歷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應用,將使病人整個就醫時間大大縮短,質量大大提高。
原文鏈接: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101026/ctdsb1208556.html
相關文章: 規范使用電子病歷 大力推行無紙辦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