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移動臨床應用案例
發布時間:2013-02-25
       2012年7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在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率先啟用了移動臨床查房系統,于此同時,移動護士站也在大醫二院進行了試點。通過移動護士站和移動醫生站系統,護士可以有效減少工作量,降低護理差錯的發生率、保障工作的準確性。醫生可以直接在床旁查閱病人的基本信息、醫囑信息、病歷信息、檢測檢驗、生命體征信息;可以在床旁直接開具或修改醫囑;可以查閱臨床路徑相關信息;并能將上級醫師查房時的口頭叮囑進行錄音,達到輔助帶教的作用。
 
移動護士站
     護士的工作可以說是對病房的基礎工作,是對病人治療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護士站的存在就主要為護士的日常工作起到了數據查詢、工作記錄的作用。但護理人員的大部分工作卻是在病房內完成,比如輸液、巡視、測體溫、量血壓等等,這就導致了護士完成工作的時候往往只能先記錄在紙上,然后再將采集的數據通過護士工作站錄入信息系統,這樣的重復工作,既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同時還增加了在轉錄數據過程中出錯的幾率。針對這些問題,移動護士站的出現無疑為護士在床旁工作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解決方案。
 

 
     在這兩個試點病區,我們可以看到護士能通過移動護士站掃描腕帶確認病人身份,能通過掃描輸液瓶簽確認給藥的藥品并記錄輸液的開始執行及完整的巡視過程和結束,在整個給藥的過程中,兩次掃描保證了信息的準確性并記錄了整個給藥的過程使其有據可依,達到了執行醫囑實時記錄的目的;通過該系統,護士還能在床旁測量完病人的生命體征后直接通過移動終端將測量的數據進行記錄和保存,同樣的,在床旁開展的護理活動一樣的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在床旁完成護理記錄的書寫。除此之外,護士們還能在床旁直接對病人的費用、醫囑、基本信息進行查閱。所有這些,只需要一臺小小的智能手機及配套的帶掃描槍的手機外殼就能實現。
 
 
     對于護士的工作而言,如何有效減少護士的工作量、降低護理差錯的發生率、保障工作的準確性可以說是每個醫院能實際面對過的問題。而移動護士站在各方面無疑都很好的達到了這些目的。諸如床旁在測量完病人體征后直接通過移動護士站進行數據的錄入等,省掉了護士工作中以往大量存在的二次轉錄的重復工作,減少手工記錄的過程,提高了護理記錄的規范性、準確性。
 
 
     在醫囑的執行過程當中,需要掃描腕帶條碼、瓶簽條碼來執行給藥,其實就是先確定了病人再確定了藥品,通過使用條碼的唯一性保證了給藥的準確性,同時,每一次給藥開始、巡視、結束都通過掃描輸液袋上的條形碼信息自動生成該條醫囑的實際執行人和真正的執行時間的信息,并直接保存,實現了對醫囑執行的全程跟蹤,病人治療的安全系數也相應得到了提升。移動護士站無疑對醫院提升護理的整體管理水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移動醫生站
     近幾年,隨著醫院的快速發展和業務量的不斷增,病房管理的工作量和繁瑣程度也日漸增大,對病人病情的響應時間也比原來要求更高,這些要求使得原有的系統和體系結構無法保證順暢無延誤的病房管理,而信息管理方便、安全、快捷移動臨床查房系統無疑是將醫院已有的信息管理系統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實現信息的及時更新和交換。
 
 
     通過無線網絡及輕便的IPAD構成的移動臨床查房系統給醫生日常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之前,通常是醫生拿著厚厚的病歷夾逐一查房,需要的時候還要翻閱文件查看病人的相關信息,有時候還需要用紙筆記錄下情況,回到辦公室后還需要重新整理每個病人的記錄,整個的查房過程需要多次的翻閱病人的病例,從繁多的紙質病歷文書中找到需要的那一份,整個查找過程十分的不方便。而現在用一個小小的平板電腦輕裝上陣,就可以在病人床旁查閱病人的基本信息、醫囑信息、病歷信息、檢查檢驗信息;還可以在床旁直接開具或修改醫囑;可以查閱臨床路徑相關信息;并能將上級醫師查房時的口頭叮囑進行錄音,達到輔助帶教的作用,真正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從表面上看就僅僅是省了這么一個中間環節,但實質上能讓醫生騰出更多的時間更好地服務病人。以前最早查房完畢后,差不多就到上午9點了,然后一個一個下醫囑,再由護士接受醫囑、執行醫囑、取藥、配藥,最后醫囑完成差不多就到11點了。而現在,每個病員的臨時變動醫囑直接在床旁下,也就是說9點鐘查完房醫囑也就完成了,病人也可以及時得到相應的治療。
 
 
     移動臨床查房系統給醫生站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醫生只需要攜帶一臺IPAD就可以穿梭病區中的任意一個病房查看病人及時了解病人的情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不僅減少了醫生的工作量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降低了出錯的發生率,更好的保障了治療的準確和及時。
 
 
九九热免费视频